首页>热点 > 要闻 > > 正文

两会聚焦“半边天”: 推动男女“同工同本”,促进女性高质量就业

2022-03-08 16:05:27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张伟 评论:0
  2022两会期间恰逢国际妇女节,多位人大代表就“三孩政策”、“育儿假”、“生育中断就业”等妇女权益保障议题建言献策,“她”权益话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重点,引发热烈讨论。

  保障平等就业环境

  加速实现女性更高质量就业

  男女平等是我国基本国策,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广大女性在社会各领域尽显巾帼风采,影响力与贡献与日俱增。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对妇女权益的保障,各级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法规,完善生育配套政策,解决就业性别平等问题,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中,针对女性就业明确提出了要加大消除就业性别歧视工作力度、为女性生育后的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等一系列具体措施。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强调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

  然而在现实环境中,“隐性”就业歧视仍无法被完全规制。“三孩”新政下,促进性别平等、减轻生育负担、消弭就业性别歧视等女性权益相关话题再次引发各界热议。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除延长和增加相应假期外,如何合理化解因休产假衍生出的各类成本已成为新的课题。“三孩”政策出台后,各地方女性产假天数已显著增加,产假延长确为职业女性生育保护的重要构成,但同时也加剧了用人单位在潜意识上对于聘用男女性员工“同工不同本”的顾虑。

  全国人大代表蒋胜男建议“将男性的带薪陪产假增加到30-42天”,以“对冲”女性因婚恋生育遭受的就业歧视,引发社会对保护女性生育期间各项权益话题的重点关注。在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也再次就国家重点民生问题发声,聚焦女性高质量就业,提议保障女性平等就业权利,切实提升女性就业能力,建立女性生育保障和弹性工作制度,不仅实现“同工同酬”,也实现“同工同本”。

  消弭女性就业歧视

  推动男性女性就业者同工同本

  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既是政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过上更有尊严、更美好新生活所采取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拉动消费,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今年两会,杨元庆代表针对当前我国女性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难题,提出了《关于充分保障女性高质量就业的建议》,建议在保障女性拥有平等就业权利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在让女性享受平等就业权利的同时,为女性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交健康、财务健康和价值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完善生育关联的配套政策是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涉及各方主体的利益和需求。在实施女性生育保护政策的同时,也要避免在落实过程中形成对女性职业发展的潜在影响。为此,杨元庆代表建议要建立女性生育保障和弹性工作制度,推动男性女性就业者“同工同本”,研究建立生育假男方和女方成本均摊机制。一方面,延长男性在配偶生育假期间的假期天数,让男性可以更好地照顾家庭、产妇和孩子;另一方面,男性选择不休假的话,企业应给予补偿,从而实现男女双方在生育方面的成本均衡。不仅实现“同工同酬”,也实现“同工同本”,助力打造平等的就业环境,推动女性更高质量就业。

  据悉,十多年前,联想集团就意识到职场女性需要企业的更多关注和支持,并不断实践和探索更好的途径,切实保障女性员工的各项权益,帮助女性员工兼顾事业与家庭,全面实现女性员工的成长。

联想集团在位于北京的全球总部所举办的亲子活动

  此外,杨元庆代表也建议,要切实提升女性的就业能力,积极打造针对女性劳动者的培训基地与女性领导力培养项目,实现女性高质量就业。

  目前,联想集团女性员工比例全球领先、高于同业水平,全球范围内的女性员工占比36%,技术岗位女性员工占比为26.4%,近几年均呈上升趋势。此外,联想集团制定了明确的多元包容文化发展战略,计划到2025/26财年将全球女性高管比例从2020年的21%提高到 27%,全力支持女性员工发展。

联想集团女性员工和女性高管比例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