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要闻 > > 正文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喊话年轻人:基层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2022-07-22 14:10:41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张盖伦 评论:0

  7月21日上午,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系列中外记者见面会。5名“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来到新闻发布厅,讲述了他们平凡又不凡的故事。当记者问到对高校毕业生的择业建议时,他们不约而同向年轻人“喊话”——欢迎到基层来。

  “这个问题我可以先说吗?”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医保中心主任雍朝斌向主持人示意。

  大学毕业后,雍朝斌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医护人员。2020年初,她第一时间请战参加援鄂医疗队,进驻江汉方舱医院,担任了医疗队工作队队长。雍朝斌记得,她在方舱医院护理的第一位患者康复出院时,那位60多岁的老人突然对她深深鞠了一躬。“那一刻,我感觉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雍朝斌说,基层医疗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医疗队伍也急需一线医务人员。“我们在基层一线直接面对患者,能够很快地锻炼成长,提高业务技能。”她希望,广大医学专业毕业生能够选择到基层,用所学所长守护人民群众健康。

  “我这次来,也想和师弟、师妹们说几句话。”崔久秀接着回答。2014年大学毕业后,这位山东姑娘成了一名南疆驻村干部。现在的她,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副县长。

  “想想我自己这几年的工作经历,我会跟大家说,如果可以,在选择职业前尽可能把自己的理想镶嵌进去。做和自己理想有关的事情,会发自内心地感到幸福。”崔久秀出生于沂蒙山的一个小山村,多年求学路,都是靠着国家资助和社会帮助走下来的。她曾想成为军人,选择南疆也是另一种践行保家卫国理想的方式。

  “迷茫在所难免,但是慌张大可不必。”崔久秀建议,“在暂时的困难面前,我们最要紧的是自己先做好准备。”

  最后,她又将重点放到了新疆上。“欢迎大家到新疆,投身于守边护边、兴疆治疆的壮阔实践中,让我们的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绚丽之花。”崔久秀坦言,基层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

  10年前,陶建刚作为一名特岗教师去往大山深处,开启了支教生涯。一次家访中,一位老奶奶紧握着陶建刚的手说:“孩子很喜欢你,你不会也像之前的支教老师一样,过半年就走了吧?”这让他决定留下,扎根基层,陪着孩子成长成才。

  陶建刚现在是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上安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他知道,基层学校仍然需要很多新鲜血液。在远离车水马龙、霓虹闪烁的农村基层,仍然有很多孩子的目光中充满期待。“希望更多年轻朋友们同我一道,做山区孩子收获知识的点灯人,做他们实现梦想的守望者。”陶建刚说。

  重庆市荣昌区吴家镇党群办主任、吴家镇双流村第一书记杨媚也加入了“喊话”队伍。她已经在双流村干了10年。“现在党和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农村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一代担起乡村振兴的重担。在这里呼吁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农林院校毕业生,能够到基层施展拳脚。我们一起科技兴农、产业兴农、文化兴农,共同建设属于我们的美丽乡村。”

  和其他4位略有不同,史晓刚毕业后选择的是“硬科技”创业。他所创立的“枭龙科技”主攻技术为增强现实。“现在国家的创业创新环境非常好,大家也可以通过创新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和社会价值。”史晓刚表示,感兴趣的优秀毕业生可以投入创新创业的大潮,为国家的科技创新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我觉得我主持的不是见面会,而是一场校园招聘宣讲会。”听完5人的回答,中宣部对外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说。她也期待,广大年轻人在基层广阔的天地里建功立业,在一线为人民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