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要闻 > > 正文

探索“学科+产业”创新模式 高质量推进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

2022-12-16 09:48:55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张伟 评论:0
  “未来产业科技园既不是国外产业园的‘翻版’,也不是过去大学科技园的‘再版’,而是在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背景下的‘新版’。” 12月7日,在科技部、教育部召开的未来产业科技园工作推进会上, 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朝晖表示。

  何为“新版”?吴朝晖指出,在战略构想上,将联动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通过新机制新平台打造创新高地、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在发展理念上,遵循学科、人才、创新一体化规律,以前沿性、颠覆性科技突破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在主体结构上,注重以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营造优质的政产学研合作环境,围绕关键问题、主要方向、重大需求等,充分激发地方政府、国家高新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主体的优势力量。

  掌握历史主动的战略举措

  科技部、教育部近日印发的《关于批复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的函》,同意空天科技未来产业科技园等10家作为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作为建设试点培育。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布局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要从国家创新、区域创新和高校创新3个维度,来深刻理解试点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的战略意义。

  “是国家赢得比较优势、掌握历史主动的战略举措。”吴朝晖指出,从宏观层面看,国与国之间的未来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能力的比拼和产业实力的较量。从微观层面看,产学研界限正日渐模糊,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创新等创新范式将走向融合迭代。

  同时,这也是区域提升发展能级、打造创新高地的关键战略。吴朝晖阐释,发展未来科技、培育未来产业,从区域创新的内涵看,构成了区域跃迁和跨越的有力支撑点。从区域创新的外延看,这将成为区域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助力国家提升整体创新效能的有效切入点。

  他同时强调,发展未来科技、培育未来产业也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挥战略科技力量作用、服务国家区域急需的应有担当。

  探索“学科+产业”创新模式

  未来产业科技园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的重要基地,面对这一新生事物,如何准确把握其重点任务和建设路径?

  “积极探索‘学科+产业’的创新模式。”吴朝晖阐释,要依托高校优势学科,着眼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以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基础,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积极探索“学科+产业”的创新模式,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孵化一批具有未来产业特征的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高层次人才、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集聚,营造高能级创新创业生态和文化,为未来科技、未来产业发展积累经验、夯实基础,引领新时期国家大学科技园转型升级发展。

  今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要推动高校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加快战略高技术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支撑和引领行业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区域创新发展。

  “未来产业科技园必将成为高校服务国家需求,打造教育、科技、人才共同体,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的重要抓手。”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提出,一方面,要坚持需求导向,在新征程上更好推动高校科技创新优势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如何更好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

  系统部署、统筹推进

  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各方主体分工合作,提供有力保障条件,确保高质量推进。

  对此,科技部、教育部将持续深入研究、联合推动解决试点中存在的问题,支持试点工作。

  具体而言,针对未来产业科技园重点方向布局,结合国家区域创新发展战略情况,引导各类国家级高端创新资源向科技园聚集。推动国家和地方层面项目、基地、人才、资金、政策一体化布局,优先支持各参与主体围绕试点工作建设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引育一流人才、创建专业化众创空间、设立国家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子基金。建立试点工作专家工作组,加强对未来产业科技园的指导,定期开展考核评估,不断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加强经验总结和推广,定期开展案例分析汇编,不定期召开现场交流会,积极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把高校打造成为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的首要任务。”雷朝滋强调,要着力打通创新链条,打造未来产业培育发展的样板工程。要把高校前沿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再到转化应用,再到产业形成壮大这一链条贯通起来。

  “要持续创新管理机制,不能走原来大学科技园自我封闭的‘老路’,更不能走脱离高校主责主业的‘错路’。”他重点强调,这项工作涉及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校地合作、国资管理等多个方面,需要协调全校力量统筹推进。

  高质量建设好未来产业科技园

  作为见证者、参与者和建设者,未来产业科技园如何打造未来科技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样板区?

  空天科技未来产业科技园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头,联合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沙河高教园区管委会共建。北航副校长吕卫锋表示,面向市场进行订单式研发,加快突破一批空天重点方向关键核心技术,产生一批引领性原创成果;孵化一批具有未来产业特征的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空天科技产业创新创业生态;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组织机制,集聚和培育一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空天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是2023年的重点发力方向。

  如何建设未来能源与智能机器人未来产业科技园?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新远介绍,上海市科委、闵行区已与该校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加大资源统筹力度,全力提升未来产业建设能级。2023年的重点工作,首先是建立未来产业科技园的管理及运行机制。与此同时,还要提升学校创新策源能力,着眼未来产业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探索成果溢出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丰富未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形态,打造未来产业重要承载地。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解孝林介绍,高质量建设光电与医疗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将分“2025年、2030年、2035年”3个阶段,实施未来产业“三步走”战略,并给出了量化指标:在0-4的应用基础研究阶段,争取在3年内,围绕高端医工装备、光电子、智能制造3个领域部署100个前沿技术探索项目,推进关键原理和核心技术突破。在4-8的技术验证及工程化阶段,择优遴选研究攻关项目,单个项目最多支持1000万,实施周期1-2年。在8-12的转移转化阶段,孕育一批具有未来产业特征的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

  绘就航天高端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的建设蓝图,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孙雪给出了时间表:2023年,围绕国家大科学工程,利用深哈产业园核心启动区及其周边区域,规划并启动未来产业科技园核心区建设。到2025年,与企业合作共建2-3个联合研发机构,培育未来产业方向创业项目300项。到2035年,建成南北合作、融合发展的示范园区,形成航天高端装备产业集群,打造航天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带。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