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要闻 > > 正文

第三届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优化人口发展战略 促进家庭建设

2023-02-14 10:47:45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张佳星 评论:0

  2月11日,以“优化人口发展战略 促进家庭建设”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斌出席并讲话。李斌指出,我国人口形势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既面临人口众多的压力,又面临人口结构转变带来的挑战,需要科学谋划,积极应对。优化人口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少子老龄化挑战;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战略一体化布局,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创建家庭友好的社会环境,增强家庭的发展能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和持久动力。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李伟表示,我国的人口国情、资源国情、环境国情与先发展起来的国家有很大的不同,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调整优化,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充分发挥人口能动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人力资本支撑和内需支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人力资本作用充分发挥、资源高效利用、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要加强人口理论和战略研究,广泛凝聚共识。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在书面致辞中表示,要坚持系统观念,大力推动中国特色人口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要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生协常务副会长王培安在“加强新时代家庭建设,倡导新型婚育文化”的主旨演讲中表示,家庭发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现代化进程中,巩固家庭养老抚幼等内部功能需要外部公共政策支持。他倡议,要充分发挥新型婚育文化的引领作用,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倡导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鼓励夫妻共担育儿责任,破除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要让家庭支持导向融入所有经济社会政策,将家庭视为公共政策的基本单位。要大力发展以家庭消费为主体的“幸福产业”,积极推进家庭健康促进行动。

  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人力资源总量而不是人口总量更能决定长期经济发展潜力。人力资源总量是考虑了人口质量的社会劳动时间储备总和,人口质量的核心因素是健康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即便保守估计,我国人力资源总量在2040年前仍将持续增长,到2050年将保持稳定。为实现人力资源增长潜力,要加强终身教育、推进市场化弹性退休制度,维护好人力资源总量增长态势,更好地利用好人力资源。

  会上还发布了由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合作开展的中国老年健康和家庭幸福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21年)主要数据结果。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介绍,我国百岁老人健康长寿的三个显著特征是心态平和、膳食合理、活动多样。在居住方式上,与家人共同居住的老年人占比接近80%,八成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由家庭成员提供,其中,一半来自儿子和儿媳。子孙照料是我国高龄老人的主要照料模式。中国老年健康和家庭幸福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是一项全国性追踪调查,基线调查始于1998年,迄今已经进行了9轮追踪调查,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龄老人追踪调查研究,将为开展老年健康研究和政策干预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中国计生协专职副会长姚瑛总结时表示,论坛就人口与发展领域重大问题,尤其就促进家庭建设和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等话题,交流了观点,深化了研究,凝聚了共识,汇聚了力量。

  据介绍,本届论坛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旨在推动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与家庭和谐幸福。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由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起,旨在打造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社会主体多方参与、互动对话的高层次交流平台。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韩梦晨)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