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要闻 > > 正文

聚焦“三个开放” 重庆万州打造西部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2023-03-01 09:48:27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雍黎 实习生 杨敏 评论:0

  地处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的万州区将打造西部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2月27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万州将围绕“三个开放”,做好“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文章。

  新闻发布会现场。万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畅通开放大通道

  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

  据了解,万州是国家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明确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正聚焦构建“七高八普、二环九射多联、一空一港”立体综合交通体系,积极融入和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更好辐射带动周边区域融入全国流通大格局。

  “当前,万州正加快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长江上游航运副中心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市域辅枢纽。”万州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聂红焰介绍,依托铁公水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万州将大力发展江海直达、铁水联运、水水中转、公水联运,完善“两核四园多节点”物流体系,试点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加快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更好发挥在川渝东北、陕南、鄂西等城市群的联运中转集结中心作用。

  以万州港为例,万州港是长江上游少有的能够常年通航万吨级船舶的深水良港,万州新田港已纳入全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按照“二客六货”港口布局规划,万州正提速推进新田港二期等项目建设,力争“十四五”末全区港口货物年吞吐能力达到7000万吨,进而打造亿吨级内河大港。

  下一步,万州将依托铁公水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大力发展江海直达、铁水联运、水水中转、公水联运,完善“两核四园多节点”物流体系,试点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为重庆深入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战略实施注入新动力。

  搭建开放大平台

  加快区域资源要素集聚地

  万州是渝东北唯一拥有国家级经开区和综合保税区的区县,将聚焦“两区两口岸”,着力完善开放功能、提升开放能级,吸引和推动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万州集聚。

  据介绍,万州经开区是渝东北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已纳入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有效推动与重庆自贸试验区的政策联动、功能互补、优势叠加。2022年规上工业产值416亿元,完成进出口额48亿元。力争到2025年,万州经开区规上工业产值达到600亿元,进出口额突破200亿元。

  万州综合保税区是打造保税商品专业市场和服务川渝东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去年,万州综合保税区一期入驻外贸企业为15家,2022年进出口额达到11.9亿元。万州综合保税区二期正在推进建设。力争到2025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达到5000万美元,进出口额达到150亿元。

  此前,万州已与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实现经贸合作。大力运营万州综合保税区,将进一步加强地区与RCEP成员国互动,助推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保税加工、保税物流、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外向型经济业态。

  目前,万州统筹推进T1国际航站楼、4D级机场、渝西高铁、万达直线高速、新田港二期等项目建设,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培育开放大产业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万州持续优化开放环境,进出口总额已由2017年的7.3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51.9亿元。聂红焰介绍,接下来,通过大力发展“500亿级”临港经济、“创新型”高铁经济和“百亿级”空港经济,开放型经济将成为万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临港经济方面,新田临港经济区正大力发展粮油加工、新材料等 “大进大出”产业。已引进中储粮、德康集团、澳加粮油等8个项目,形成了50亿级粮油、饲料加工产业集群;新材料方面,铜及铜合金材料企业金龙集团年产值超百亿元,新投产的博赛特铝新材料项目日均产值3000万元、相当于“每天一个规上工业企业”,带动形成了200亿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通过持续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加快博赛氧化铝智能化升级和产能置换、万州焦电铬一体化、中储粮二期等项目建设,万州将力争到2025年实现临港经济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空港经济方面,万州将大力发展航空物流、航空食品、航空器维修维护、航空培训、保税商品展销等新业态,着力打造空港产业示范基地、产城融合空港新城,力争到2025年,空港经济规模达到170亿元。

  立足于区位、交通、平台、产业等基础优势,万州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赵光平表示,今年,万州将全力培育打造一批龙头企业,推动九龙万博、金龙集团产值上一百亿元;再培育一批“四上”企业形成骨架支撑,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家以上、限上商贸单位30家以上。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