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要闻 > > 正文

内蒙古:高标准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2023-05-23 09:16:08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张景阳   通讯员   曹艳伟  高飞 评论:0

  5月19日,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隆重召开。与会相关负责人、专家学者齐聚,围绕国家赋予鄂尔多斯市的这一重要使命,共谋发展,同享愿景。

  高位推动 先试先行

  2019年12月,科技部、内蒙古自治区签订《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2019-2024年)》,将推动创建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列为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2021年,内蒙古将示范区创建作为区域创新平台载体提质行动的重点任务,写入“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自治区科技厅牵头组建工作专班,指导鄂尔多斯市科学编制规划与工作方案。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组成立,开启挂图作战。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科技厅厅长孙俊青表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由国务院批复、科技部负责的高规格示范区,着眼打造可持续发展样板,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经验。内蒙古必须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在推进大会上,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包献华提出要求,鄂尔多斯市作为建设主体,要抓好顶层设计,聚焦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现代能源体系、绿色低碳生产生活、城乡区域协同发展等重点,集聚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全力打造荒漠化防治的全球样板区、现代能源经济发展引领区、草原文旅融合发展先行区。

  “示范区建设是内蒙古的重要发展任务,全区各有关部门将站位大局、服务全局,建立健全区市联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强化政策协同和服务保障,支持先行先试,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齐心协力推动示范区建设。”包献华强调。

  明确路径 确保可持续

  “未来3年是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关键期,鄂尔多斯市将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围绕实现4个方面目标,全面开展‘五大行动’。”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市长杜汇良介绍。

  记者了解到,荒漠化防治提质增效、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现代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速、人才和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五大行动涵盖了示范区创建的方方面面。

  针对全市生态基础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鄂尔多斯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构建区域荒漠化综合治理体系。高标准打造黄河生态廊道,编制黄河生态廊道建设规划,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十大行动”和解决“十个重点问题”专项行动,加快推进黄河“十大孔兑”治理、小流域治理等重点工程,水土保持率提升至65.8%。

  “荒漠化防治是重中之重,全市实施国土绿化、生态富民、科技创新、林草碳汇、生物多样性保护‘五大工程’,总结推广库布其沙漠治理经验,大力发展光伏治沙等生态融合型产业,已经完成荒漠化土地治理800万亩。”杜汇良说。

  近年来,鄂尔多斯每年实施污染防治任务在1000项以上,实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生产矿山100%建成绿色矿山;全市大力示范推广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节能低碳技术,打造一批零碳、低碳产业园,建设碳立方数字平台、国家煤化工碳计量实验室和碳监测评估试点城市,构建能源数字治理监测体系。

  杜汇良表示,鄂尔多斯已建立重点项目储备实施机制,逐年分解制定任务清单、项目清单,着力建设一批标志性工程和示范项目,3年内实施重大工程24项、重点项目39个,以确保创建工作可持续、有成果。

  凝“智”聚力 协同创新

  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金之钧、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白勇等专家受聘示范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共同组成“最强智库”为示范区提供坚实智力支持。

  “将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组合起来,再进行开发,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刚刚受聘的武强院士已经开始为创建工作建言献策。

  科技部副部长张雨东强调指出:“鄂尔多斯在推进示范区建设中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随着“科技兴蒙”合作机制的不断拓展深化,鄂尔多斯市不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深度合作,有效集聚了技术、人才、资金创新要素。

  早在2021年,鄂尔多斯市就出台了“科技新政30条”和“人才新政30条”,启动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引育行动,大力培育本土科技人才,强化科技人才激励,构筑科技领军人才集聚地。

  目前,鄂尔多斯市已建成全区首家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累计与70余位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开展技术需求对接;促成全市38家企事业单位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3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领军人才及团队达成42项科技项目(技术研发)合作。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