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要闻 > > 正文

大咖纵论拥抱机器人智能新时代

2023-07-10 11:46:51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张伟 评论:0
  7月6日,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指导,中关村智友研究院主办的首届科技创变者大会在北京举办。

 
  大会以“探索机器人智能新时代”为主题,聚焦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变革和产业落地,数十位来自人工智能、新能源、医疗、机器人领域的专家院士、投资人、企业家齐聚大会主论坛,在精彩的演讲报告与思想碰撞的圆桌对话中,深入剖析了机器人智能化领域的发展趋势与转化思考,为服务国家硬科技创新与产业战略,描绘出上万亿大市场布局的路线图。
 
  当天,“硬科技创变者榜单”进行了启动仪式,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王田苗,创业邦创始人兼CEO南立新,以及来自各高校相关领域的科学家、教授一起,共同启动了首届“硬科技创变者榜单”的评选。
 
  “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技术、产业、产品的0-1创新,自身也更加聚焦于技术和产品的0-1创新。”在主旨报告环节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零一学院创始院长郑泉水在作《优秀科技创变者0-1人才的发掘与培养思考》的主旨报告时强调,未来希望能够吸引全球顶尖的创新者聚集在一起,实现个体创新潜能充分绽放。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彭芳瑜从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前沿趋势、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工作进展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实践3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他提到了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从高精度到高性能,从数字化到智能化,逐步得到很多制造领域的院士专家、企业界的认可,并分享了10个智能制造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
 
  “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新技术、新产品,需要产品架构、研发模式、测试方法、商业模式等全方位的创新,而车路云一体化‘中国方案’可以为解决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发展提供可行途径。”中国工程院院士、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克强的分享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与产业发展态势、产业化面临的问题、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转化的可行性及商业模式以及就下一步发展做出思考。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杨广忠发从“怎么使得技术从基础研究由不可能变为可能;怎么使可能的东西变成一个产品;怎么使得产品能够普惠,真正造福于大众”这3个方面与现场观众进行了探讨。他表示,“能够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技术,做好商业模式对于产品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并强调了在创新过程中的技术和时间点非常重要,不能过于超前也不能太过滞后。”
 
  中科创星基金创始合伙人米磊以《硬科技:大国竞争的前沿》为题,拉开了大会下午场的帷幕。米磊从投资人的角度出发,分享了自己对中国硬科技的看法以及投资方向,他提到,“如果把中国经济比成大树,树根就是硬科技,树干就是制造业,大树要想长得更高,树干就要长得更粗。中国经济要转型为高端+科研投入,能使产业升级,中国经济才能走向良性循环高端制造,这是中国经济未来核心的发展。”
 
  百川智能创始人兼CEO王小川从“为什么AGI的起点是语言模型、ChatGPT会取代什么样的职业和工作”等问题展开了一场关于大模型汇报。他提到,“大模型是读万卷书,把人积累的知识学过来,让机器变成一种智能。当有了大模型之后,社会变得更加扁平,机器的赋能会完成原来意想不到的工作,曾经是的螺丝钉工作都可以交给模型去做。”
 
  北京天智航董事长张送根从医疗机器人产业现状、产业转化挑战性问题、医疗机器人中国机会3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并对医疗机器人的临床价值问题、商业价值问题、医疗机器人的发展怎样能够实现政策贯通的协同性做出了思考。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副所长陈云霁在分享中提到,“摩尔定律发展已经停滞,而模型每年有10倍的增长,这个剪刀差越来越大,要打破这个限制,可以从Scale up和Scale Out两个方向去做。”关于如何解决互联问题,他表示,“我们需要硬件上有更好的结构,但更重要的是在算法上,希望未来大模型的发展向分区化发展降低带宽需求。”

(责任编辑:王丹萍)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