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要闻 > > 正文

科技创变者:人工智能的未来在哪里

2023-07-10 11:50:49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张伟 评论:0
  在7月6日举办的科技创变者大会上,数十位来自人工智能、新能源、医疗、机器人领域的专家院士、投资人、企业家齐聚一堂,深入剖析了机器人智能化领域的发展趋势与转化思考。
 
  具身智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未来
 
  围绕“具身智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未来”话题,4位科学家在现场展开了机遇与挑战两个角度的讨论。


 
  谈到未来5-10年有哪些比较大的赛道,需要科技创变者和各方孵化器、产业园、投资者结合起来,推动科技的变革形成产业时,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大多媒体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铁军表示,“今天人工智能很热,已经占据了历史机遇窗口期,我认为人工智能下一个重大突破是通用感知模型,即面向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领域的具身智能模型,通用感知模型的快速发展会带来是一个巨大新机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樊瑜波则结合自身的医疗经验表示,“现在我们社会的老龄化不断加剧,人的机能衰老和逐渐半失能、失能也会成为必然。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为老年人提供生活辅助和支持就成了一个大赛道。从科技角度来看,未来生物活性智能材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基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邓志东表示,比较看好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3个赛道。他谈到,“大模型的能力,再加上思维链等提示词工程甚至可以实现零样本学习,这有可能更多地推动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机器人的结合,在未来或有更多真正产业落地应用的机会。”
 
  在谈到什么场景会出现单品出货量超过百万台的机器人形态时,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迦智科技创始人熊蓉教授表示:“人工智能从专用人工智能走向了通用人工智能,对机器人而言,也需要从专用型机器人向通用型机器人去发展,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人工智能热潮中,人形机器人也形成了一个热潮的原因。因为它代表的是未来一个通用型机器人,可以适应各种应用场景。”
 
  科技型基金:助力寻找下一代智能产业的大脑
 
  在创业邦创始人兼CEO南立新的主持下,一场关于“科技型基金-助力寻找下一代智能产业的大脑”为主题的巅峰对话展开。
 

 
  在谈到硬科技创业团队的特点时,创新工场执行董事王震翔认为,它和之前的互联网创业企业最大的区别是,互联网是用户导向,而科技型创业者最大的特点就是技术导向。但是大量科技型的创始人对商业的洞察洞见并不擅长,技术大牛可能并没有想好商业落地,因此创新工场会从资本、市场、商业、财务、法律等所有方面去帮助他们在市场上各种探索。
 
  “总之,一个创业者能够具备很高的技术壁垒,同时又有商业洞察力再加上同理心,三者聚在一起,他会是非常令人期待的创业者。”王震翔说。
 
  关于近几年科学家创业特别受投资机构欢迎的背后原因,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雅瑞资本创始合伙人张瑞君表示有3个重要因素。
 
  “从宏观来看,今天科技进步的速度非常之快,对于人类生活和产业的变革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人们开始关注新技术,技术创新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其次,中国正在进行转型升级,一定要有硬科技的支撑;最后,2019年中国的科创板诞生,给硬科技的企业创造了非常好的平台,这种渠道和空间以前从来没有,这个空间的打开为很多机构愿意助力硬科技企业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他说。
 
  SEE Fund无限基金合伙人赵瑱则从微观层面做了一些补充,他提到,从无限基金的视角来看,会观察到科学家群体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首先,他们有很敏锐前瞻的嗅觉,因此有可能做出一些新的东西,而不是单纯依赖于纯产业当中的惯性做事情;另外,科学家群体有比较宽阔的创新思维,能够帮助他们在更广阔的视角下看待如何解决问题,这些特质运用到产业落地上,是有独特优势的;并且,现在很多创新是在学科交叉领域,而很多科学家在一些热点学科交叉领域是有这样的视野和能力的,所以综合下来,科学家群体在这个领域能做出很不一样的工作。
 
  未来已来:创新型医疗科技的发展与落地
 
  在创变圆桌中,就“未来已来-创新型医疗科技的发展与落地”为话题展开讨论。大家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创新型医疗科技在当前的发展,分享了在落地阶段的个人具体实践经验。


 
  关于技术创新产品做创新影像设备在其商业化落地过程当中的感受,北京未磁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丁铭结合自身公司经验表示,“未磁科技经过0-1的阶段,现在已经进入到1-100的阶段,当中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第一个挑战是要转变的思维,做企业的时候,市场的需求一定是我们第一个关注的地方。过去做科研磨的是屠龙刀,不管世界上有没有龙,但是现在我现在磨的刀必须要保证市场上有龙才行。其次,是服务心态的转变,当我们碰到任何问题的时候,客户一定是第一位的,首先解决的是客户需求。所以从原先心态在比较高位上的科研工作者转变成为临床专家服务。”
 
  对于医疗机器人未来会给医疗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柏惠维康创始人兼CEO刘达谈到,“手术机器人无疑是国内外特别热门的赛道,在中国的环境中,手术机器人从短期来讲是让手术变的更容易,因为目前手术机器人技术主要是辅助医生。长期来看意义更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的发展成熟,手术机器人未来最佳的状态是有可能替代医生的。对于医疗产品来讲,无论是手术机器人或者其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是怎么去考虑技术的创新和商业化成熟度的问题。”
 
  在谈到当前科技创新能赋予什么样的商业价值时,华视诺维CEO夏超然表示,“技术本身并不代表天然的商业价值,这中间有个很强的思维转变和形式转变。创造价值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技术只是一种手段。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是利用技术的手段来复制和增加很多医生垂直领域的可能性。”
 
  对于医疗器械的创新生态还有哪些需要进行弥补的地方,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副总经理李绮表示,“医疗器械是一个有门槛的行业,这个过程中间需要大量的资源才能够支撑创业企业的发展,包括像政府的政策、产业、研究机构、投资人、临床医生和医院等,都是生态当中的一环,是创新生态的参与者、缔造者,是必不可少的。”

(责任编辑:王丹萍)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