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要闻 > > 正文

五大前沿领域入选  中国布局未来产业成效初显

2023-09-12 15:18:42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张伟 评论:0
  9月9日,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联合编撰的《未来产业创新的前沿领域》在浦江创新论坛成果发布会上正式发布。该报告从政府关注重点、产业发展前景、对经济社会的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等方面,遴选出未来产业创新的五大前沿领域——类脑芯片、量子信息、合成生物学、绿色制氢和区块链。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加速变革,新的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未来产业成为重塑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格局的重要领域。”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刘琦岩介绍说,类脑芯片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锋,目前仍处于实验室探索阶段,尚存在理论建模、功耗降低、融合感存算一体化、高效感知等诸多技术瓶颈。类脑芯片融合了脑科学、计算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统计物理等学科知识,需要充分调动相关领域专家参与,加强学科交叉。
 
  量子信息是量子力学与信息学交叉形成的一门学科。报告显示,在量子信息领域,创新大国竞争激烈,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成果数量持续增加。美国在量子计算和量子测量领域有明显优势。中国目前的量子信息专利数量居全球首位,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量子通信应用规模和产业发展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量子计算和量子测量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水平较美国仍有一定差距。
 
  报告指出,量子信息的前沿科技成果尚处于探索研究期,需要进行深入的概念验证,技术成熟度不高,转移转化存在诸多困难。因此,需要加强政产学研用各方在量子信息领域的沟通交流与协同创新,将学术力量与产业界资源有机结合。
 
  合成生物学是生物科学新出现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基于系统生物学的遗传工程和工程方法的人工生物系统研究。报告指出,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研究中,美国属于第一梯队,中国、日本、英国属于第二梯队。从全球来看,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已形成比较固定的学术合作圈,在科技创新合作中地缘关系影响较大。
 
  刘琦岩介绍,合成生物学的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需要政策持续支持。目前整个行业的发展仍缺乏中长期、明确的发展规划。细分来看,上游工具层是合成生物学技术体系的基础和关键,竞争壁垒较高,中游的数字化、人工智能化对于实现对生命系统的理性设计至关重要,技术创新难度均较大。解决规模化生产难题是合成生物学的产品实现商业化的必由之路。此外,合成生物学研究需要生命科学、工程学、信息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融合交叉。在伦理争议、生物安全、有效监管方面也有待探索。
 
  在新能源领域,绿色制氢近年来备受关注。报告介绍,利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水能等产电再进行电解水制氢,由此得到氢能,是绿色制氢的研发重点,在商业上将可以与煤、油等化石能源竞争,但仍存在材料成本、催化剂活性、气体扩散层等技术挑战。
 
  在研发路线上,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印度、英国侧重于质子交换膜电解水技术;韩国、意大利、日本以碱性电解水技术为研发重点;法国以固体氧化物电解水为主。
 
  从国际竞争来看,在绿色制氢上,日本的技术研发专利数量居全球首位,具有绝对优势。中国的专利申请量仅次于日本,但是缺少全球布局。世界排名前20位的顶尖研发机构中,日本有15个,且均为企业。中国有3个机构入围,但仅有华能集团1个企业。中国的研发力量仍以高校和研究所为主,这容易造成产业需求与研发方向脱节,研发成果不易转化成产品。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是分布式数据存储、多中心的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等多种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
 
  区块链已经在全球金融、物流运输、医疗保健等多个行业得到应用。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认知的提升,预计将有更多行业开始探索和采用区块链技术。随着区块链应用的增加,个人隐私和身份验证问题变得更加重要。
 
  在科技创新上,全球创新大国在区块链领域的基础研究中合作较为密切,近一半论文由多个国家或地区合作完成。其中,中国与美国的合作频次居首位。当前,区块链技术研发主要集中在上游数据层、合约层,以及下游金融领域。中国在上、中、下游各个层面的论文和专利数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基础研究中的联盟链、共识层,以及技术研发中的联盟链、物流运输等方面。由此可见,中国在区块链领域的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水平均全球领先。

(责任编辑:王丹萍)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