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要闻 > > 正文

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武汉召开

2023-11-20 11:31:27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李洋 评论:0
  11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北省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湖北武汉开幕。
 
  本届大会以“数实融合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题,来自政产学研用等领域的 10 余位院士、数千名嘉宾汇聚一堂,共同参与这一“5G+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国家级盛会。
 
  按照“1+2+20+N”总体架构,本届大会共举办1场开幕式、2场专题会议、近20场平行会议、多场特色活动。专题会议邀请院士专家、政府领导和企业代表,围绕新时代新征程推进“5G+工业互联网”的热点话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前沿思考和应用实践。近20场平行会议从11月19日开始,至21日下午结束,聚焦新型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应用实践、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发展生态、安全保障能力等热门领域,围绕“5G+工业互联网”在重点行业的典型应用和融合创新,探讨进一步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致辞时表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信息通信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产业整体实力实现全球领先,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基础设施,信息通信业赋能作用凸显,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
 
  金壮龙表示,近年来,我国坚持网络为基础、平台为中枢、安全为保障、标识为纽带、数据为要素,在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培育、融合应用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5G+工业互联网”体系化发展走在全球前列,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注入了新动能。接下来,将继续扎实做好“5G+工业互联网”各项工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强的支撑。主要表现在:一是狠抓产业创新。开展产业链协同攻关,推进工业互联网与工业软件、工控系统等重点产品体系化突破,构建“5G+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发挥5G领先优势,加快工业级5G产品研发推广,积极培育新兴独角兽企业和领军企业。二是促进规模应用。稳步推进“5G+工业互联网”专网建设,扩大工业感知网络覆盖,打造海量物联接入能力。分行业制定规模应用融合指南,开展5G工厂“百千万”行动和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发挥龙头企业牵引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三是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出台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聚焦网络、平台、安全、标识、数据五大功能体系,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加强部省联动、政策协同,探索建设一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会上,《“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工作规则(暂行)》《“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建设指南》及《2023年5G工厂名录》正式发布。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大会围绕“战略需求、生态融合、科技引领、产业主场”,发布了“四位一体”成果体系。其中,面向战略需求,围绕新时代新征程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发布了《全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数》《2023年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度中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传播指数报告》等重要研究成果。面向科技引领,发布了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年度标杆示范案例”。面向生态融合,大会组委会联合相关行业组织、科研机构、领军企业等共同发布《“数实融合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武汉倡议》(简称《武汉倡议》),《武汉倡议》呼吁各联合发起单位定期举办交流活动、强化产业协同、分享发展经验,共同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贡献力量。面向产业主场,聚焦3个不同维度,发布了系列重要成果。其中,聚焦“行业”维度,发布了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行业典型应用案例”;聚焦“区域”维度,发布了《湖北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研究报告》;聚焦“科研”维度,发布了《5G+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全程可信“元信任”安全解决方案白皮书》《面向新型工业化的5G内生确定性白皮书》《5G在工业控制领域深度应用实践白皮书》《基于云网融合的工业数据采集和云化控制白皮书》等。
 
  本届大会同期还进行了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创新成果展示,通过实物、视频、VR/AR、现场互动等形式提升现场体验感,展示最新成果,为非专业观众提供可视化、场景化、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参会者可以在会场亲身体验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的新变革。
 
  本届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市政府、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湖北省商务厅、湖北省通信管理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联合承办,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各地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有关院士专家、企业及行业协会负责人等各方代表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