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电子报 > > 正文

新能源汽车销量或将呈暴增态势

不再设置200万辆补贴上限
2022-01-10 06:00:00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于大勇 评论:0

  本报记者  于大勇

  近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提出2022年保持现行购置补贴技术指标体系框架及门槛要求不变,同时不再设置“200万辆”的补贴上限。专家表示,在这一利好消息的加持下,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会呈现暴增态势。

  平缓补贴退坡力度

  《通知》明确,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20%。

  “《通知》明确了不同类型、不同领域车辆产品的补贴标准,且自2022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经济建设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补贴政策会按照既定安排继续有序退坡,创造稳定政策环境。

  2020年4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提出原则上2020-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公共交通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2020年补贴标准不退坡,2021-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原则上每年补贴规模上限约200万辆。

  “根据《通知》,2021年续航在300-400千米区间的纯电车可享受1.3万元补贴,2022年将减少3900元补贴;2021年,续航大于400千米且售价低于30万元的纯电车可享受1.8万补贴,2022年将减少5400元补贴。”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是按照正常规定时间的发布,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稳定政策环境。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可以做到平稳过渡。

  “虽然此前政策提出‘原则上每年补贴规模上限约200万辆’,但《通知》并未提及,这是重大利好。”崔东树介绍说,从《通知》的描述看,只要是在2022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上牌的新能源车辆,都能够享受到补贴政策。“此次补贴标准的调整放开了补贴规模上限,必然推动销量的提升。”

  主要指标门槛不变

  《通知》明确,为创造稳定的政策环境,2022年保持现行购置补贴技术指标体系框架及门槛要求不变。

  该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在补贴政策扶优扶强导向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供给质量持续提升,技术水平明显进步、产品实用性大幅提升。根据《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提出的“2021-2022年,原则上保持技术指标总体稳定”的规定,2022年购置补贴政策维持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续驶里程、能耗等技术指标门槛不变,稳定企业预期。

  “技术指标不变是超出预期的利好。”崔东树表示,2020年的补贴政策在保持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等技术指标不作调整的前提下,适度提高了新能源汽车整车能耗、纯电动乘用车纯电续驶里程门槛。此举旨在通过提升补贴指标门槛来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发展,从而让优秀企业有更多的提高技术水平的动力。

  在崔东树看来,2022年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收官之年,此前业界预期政策会对细节指标有所调整。然而,此次细节指标完全没有调整,是超预期的总体稳定,有利于低端车型销量的暴增。

  “个人判断,原来预期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会达到480万辆,《通知》发布后可调整到550万辆以上,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将达到25%左右。随着国内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可度的大幅提升,加之政策补贴力度稳定,必然推进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体销量的暴增。”崔东树说。

  安全性获得重视

  “近年来,具有智能网联特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逐渐应用于市场,而其带来的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问题也成为重要关注点,我国新能源汽车车辆起火、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财政部经济建设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关乎消费者切身利益,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此,《通知》明确,要加强产品安全监管引导,确保质量和信息安全。

  为进一步强化产品安全监管,确保车辆质量和信息安全,切实保障消费者利益,《通知》明确提出要健全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压实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主体责任等措施。同时,围绕车辆起火、重大事故等情况,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和车辆事故报告制度,对于隐瞒事故、不配合调查的企业,视情节轻重暂停或取消涉事车型补贴资格。

  专家表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但随着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安全风险也在逐渐凸显,汽车产品的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必须高度重视安全问题。《通知》的相关表述也表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势在必行。

(责任编辑:沙欣)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