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电子报 > > 正文

稀土高新区:高端产业汇聚创新力量

2022-01-10 06:00:00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特约通讯员 李宝乐 评论:0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李宝乐

  竞争白热化的高端细分市场,给包头嘉泰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新面孔”留出了成长空间。它用快速的销量增长证明,科技成果转化型企业并非“小角色”。

  “我们已通过自主研制设备,成功研制出国内唯一直径达0.05mm的钛合金超细丝材。”嘉泰金属技术负责人仝泊涛说,该企业实现了稀土改性钛基复合材料在航天、航空、核电、船舶、高端设备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如今,在包头稀土高新区内,越来越多的像嘉泰金属这样的企业,走上了“用核心技术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的发展道路。

  科技赋动能

  产业创新高

  在包头稀土高新区,政府、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共同发力,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让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大幅度增长。

  如今,稀土高新区已建成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等多家稀土应用研究机构,累计建成稀土类企业研发中心30家、占内蒙古自治区研发中心数量的38%;建成稀土类重点实验室4家、占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数量的80%,全面提升了稀土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近日,江馨微电机科技有限公司传出消息,2021年,江馨微电机生产了7000万颗高精度对焦马达,产值约1亿元,彻底打破了高精度对焦马达被国外厂家垄断的局面。“我们生产的马达,可实现手机视频影像直观真实、传播方便、实用立体的优点,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江馨微电机技术总监蔡锐林说。

  稀土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张翼说,他们正努力建成创新型企业的集聚区、前沿性产业技术的密集区,极力锻造稀土产业竞争新优势。

  作为“稀土之都”的主力军,稀土高新区找准发展定位,推动稀土转型跃上“高新”,助力稀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包头市科锐微磁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000吨快淬磁粉产业化项目一期工程生产车间正在加紧建设。“我们将建成全国最大的粘结快淬磁粉、注塑颗粒、注塑磁体生产基地。”科锐微磁总经理蔺继荣说。

  在年均实施30个以上稀土重点项目的带动下,稀土高新区具备4万吨的稀土金属生产能力,拥有5万吨的磁性材料生产能力,构建了烧结磁体、粘结磁体和钐钴永磁多元化发展的产业格局。稀土高新区储氢材料和抛光材料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同时具备4万吨催化助剂、180万吨稀土合金生产能力,形成了“稀土原矿开采—选矿—冶炼—分离—功能材料—终端应用”完整的产业链条,与从采冶、加工到应用、研发、贸易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实现了永磁、合金、催化、抛光、发光、颜料、陶瓷等稀土功能材料产业全覆盖。

  目前,稀土高新区有稀土企业115家,稀土新材料企业和终端应用企业占比分别达到63.2%和29.5%,稀土新材料产值占稀土产业总产值50%。

  2021年,稀土高新区以“稀”为贵,利用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稀土产业,实现产值逾200亿元,产业增速为历年来最快。

  适应产业趋势

  打造创新家园

  近年来,稀土高新区主动适应智能制造产业升级趋势,培育认定中科智能、中车电机等13家企业成为工业互联网试点企业,同时发放云惠券,每家企业10万元共计130万元。

  稀土高新区通过对33家稀土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智能化改造升级,引导企业将协同设计、计划排产、质量追溯、设备维护等向平台迁移,实现数据采集和上传,为工业互联网搭建起数字底座。

  “通过构建工业互联网,企业可以共享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在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生产制造等方面进行有机链接,降本增效。”稀土高新区工信安监局(科技局)负责人说。

  稀土高新区还把引进优秀创业团队,孵化培育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作为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路径。近年来,稀土高新区加快了创新基地、发展平台和政策体系建设。2021年,包头市新增的2家内蒙古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部花落稀土高新区,占新认定总数1/3。

  针对各类企业提出的多样化需求,稀土高新区还着力构建“小政府、大服务”的灵活高效政务服务体制,让企业专注研发和生产经营。

  如今,包头韵升强磁材料有限公司已实现产能8500吨、产值14.12亿元,扩建的年产6000吨绿色智能高性能新能源磁材技改扩产项目将实现产能12000吨、产值27亿元。韵升强磁工作人员张雪茹说,稀土高新区帮助企业找市场、跑贷款,提供了很多点对点的精准服务,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加速发展。

  “稀土高新区正在努力实现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更好地推动稀土高新区走上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发展之路。”张翼说。

  如今,稀土高新区立足稀土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条,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稀土产业和传统稀土企业,为稀土产业的不断发展注入新动能。

(责任编辑:沙欣)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