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电子报 > > 正文

北航天汇推出数字孵化体系模式

2022-02-21 06:00:00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邓淑华 评论:0

  本报记者  邓淑华

  点开近几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结果,北京北航天汇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稳居优秀榜(A类)。

  作为北京市第一家以“孵化器”为名注册成立的双创孵化载体,北航天汇也是国内最早一批依靠服务企业生存发展而不以房租为收益来源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近年来,随着全国孵化服务标准化体系化,北航天汇进一步探索服务创新与资源赋能。

  “近年来,我们探索体制机制改革,引入社会资本,跨过国有孵化器不可逾越的鸿沟,增加投资拓展空间,激发团队活力;运用数字孵化系统,提升孵化服务质量和水平,并把更新企业数据作为考核员工关键业绩的指标。”北航天汇董事长李军表示。

  改制激活股权投资职能

  2018年以前,北航天汇是国有全资企业,孵化器没有房租收入而是以企业服务来维持发展。因为是国有全资企业,北航天汇股权投资要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完成国有资产招、拍、挂等流程。这也导致投资慢、撤出难。但这种模式下,北航天汇摸索出完善的孵化咨询体系,凝聚一批专业的孵化行业咨询服务团队。

  “2018年年底,我们进行改制,引入社会资本,激活股权投资职能,筛选孵化的高价值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实现商业模式的闭环。”北航天汇总经理曹伟伟介绍说,在投融资层面,北航天汇以“孵化+投资”的模式,一方面积极助力企业对接社会资本、银行等金融主体,另一方面,联合投资机构共同发起设立创业基金。

  在持股孵化板块方面,北航天汇设立2000万元规模的“北航天汇种子资金”。在发起设立基金完善投资服务体系方面,北航天汇与元航资本、元和资本、同创伟业等投资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协同合作机制。其中,北航天汇与元和资本成立1000万元的“高校师生创业种子基金”;此外,北航天汇与元航资本共同发起元航天汇高精尖产业基金,资金总规模5亿元,集中在国内民用航空航天及先进材料等硬科技领域。

  同时,北航天汇还联合金融机构,推进债券体系的资本服务,实现涵盖科技创业企业从早期到加速期的资本服务体系。2021年,北航天汇在孵企业融资4.39亿元、获得银行贷款2300万元。

  形成特色数字孵化体系模式

  从2018年中旬开始,北航天汇着手研发线上孵化服务平台。如今,北航天汇形成了一平台三体系的数字孵化体系模式,即以“汇·创云”为核心,“汇·创新”“汇·创业”“汇·创投”线上线下结合的数字孵化。

  曹伟伟介绍说,作为云端专业数字平台,“汇·创云”主要记录在孵企业成长信息,集合产业要素知识图谱,包括财务、资质、研发、团队、管理、融资等纬度的信息检索等,为企业提供靶向化、阶段化的精准孵化服务。北航天汇结合企业评价画像,帮助企业找到短板,降低创业成本,增加行业资源。

  “汇·创新”平台侧重产学研体系的搭建,以学校的科技资源开放为主,整合高校院所创新源头,形成北航天汇特色的“成果+孵化”板块,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高校实验室对接、成果转化、校企合作等服务;“汇·创业”板块根据企业资源需求,打磨创业培训课程,形成具有链条梯度的“培训+孵化”体系;“汇·创投”板块以投融资业务开展为主,开展股权投资业务,并将专业孵化服务植入到投后管理的职能中。

  “我们建立了以企业初创发展要素归集为主的‘阶段化、靶向化’数字孵化体系模式。”李军表示,去年,北航天汇完成了科技部现代服务业重点课题的中期验收。去年年底,中国技术创业协会成立数字孵化专委会。“我们希望未来中国数字孵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将对中国孵化器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跃。”

  推动高校成果走出实验室

  近年来,为推动高校成果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生产力,北航天汇升级原有的“汇·创新”板块。

  “该业务板块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死亡谷’阶段,筛选高校优势学科的科研成果,精准匹配各科技企业的创新升级需求,通过对原始创新成果提供评价咨询、高价值专利培育、应用研究预判、市场定位和商业谋划等全方位创新辅导服务,形成了一批引领性、前瞻性、颠覆性的技术创新项目,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曹伟伟表示。

  李军表示:“概念验证是有效地将科研成果跨越‘死亡谷’的成果转化工作模型。中关村科学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概念验证中心是北京首个概念验证中心,北航天汇深度参与了概念验证的整个过程。”

  同时,结合“汇·创新”的产学研服务定位,北航天汇加大与高校实验室的合作力度,建设了跨学校、跨领域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4类开放科技资源的在线综合查询平台。

  “未来,我们将更进一步加大孵化器自身的研发投入,构建数字创新设施、拓展数字孵化载体边界。”李军表示,“目前,我们在园区内推进的‘汇·创’企业成长计划已经完成初步验证,2022年我们将继续以数字孵化的全体系模块组为主,在园区运营、企业培育、数字孵化平台推广、股权投资等板块持续发力,让高校技术成果、产业资源、资本链条3条主线的焦点更聚焦。”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