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电子报 > > 正文

青岛高新区:以“开门红”力促全年“满堂彩”

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考出好成绩写就新篇章
2022-03-07 06:00:00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特约通讯员 尚萌萌 李青健 评论:0

  本报特约通讯员 尚萌萌  李青健


一座宜创宜业宜居的高品质新城在胶州湾北岸加速崛起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青岛高新区综合排名位列第16名,比去年前进4名。其中,两项一级单项指标:创新能力和创业活跃度、综合质效和持续创新力排名升至第14名。科技部火炬中心在通报中指出,青岛高新区在企业创新成果产出效率、节能降耗、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产业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创新生态显著提升。2022年,青岛高新区以“开门红”力促全年“满堂彩”,正在进一步集聚盘活科技创新资源,下活一盘高质量发展的大棋,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考出好成绩、写就新篇章,加快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2021年是青岛高新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上级部署要求,牢牢把握“高”和“新”发展定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弥足珍贵的丰硕成果,二产占GDP的比例达到63.2%,“四新”经济投资增长99.5%,高技术投资增长55.6%,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38.9%,增速领跑全市。不断汇聚发展动力、释放发展潜能,持续增强韧劲和稳定性,青岛高新区在奋进新征程上书写了属于高新人的精彩篇章。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青岛高新区的‘而立’之年。站在新历史起点的青岛高新区,紧跟发展大势,以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目标,努力成为全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火炬’和‘引擎’,交出‘十四五’开局之年的优异答卷。”青岛高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常务副主任,城阳区委副书记李天传说。

  体制机制改革再深化

  高质量发展更具活力

  2021年,青岛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以及青岛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功能区改革的若干措施,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走深走实。

  从创新成立“青岛市国家高新区管理专题委员会”,到编制“一区多园”5年发展规划,再到推动高新区与城阳区深度融合发展……立足新时代,以打造青岛高新技术研发高地和产业发展创新高地为目标,青岛高新区严格贯彻落实青岛市委、市政府深化功能区改革的若干措施,以高水平改革创新引领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30年辛勤耕耘,曾经的盐滩荒地已发展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活力新城,在深耕胶州湾北岸城区的同时,青岛高新区放眼全市,迈着坚实的步伐,如今涵盖市南、市北、崂山、李沧、即墨、城阳等在内的“一区多园”发展局面已形成,并且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地,成为推动青岛市科技创新的“火炬”和“引擎”。

  2022年,青岛高新区全面实施“1264”战略,推动全区各项工作走在前、开新局。“1”是紧紧锚定“1个目标”,即“奋战五年,重回前十”;“2”是牢牢把握“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两个方向;“6”是实施“6个攻坚行动”,就是科技创新提升、项目落地提速、产业培育提质、人才集聚提效、金融赋能提档、城市品质提能;“4”是强化“4个保障”,就是党建统领、改革创新、营商环境、安全稳定,确保实现年年有进步、5年大突破,实现青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如虎添翼”。

  创新驱动再赋能

  科技创新更具动力

  2021年,青岛高新区喜报连连,科捷智能、盘古智能已通过科创板委员会审议,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新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0家区内企业入选2021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一个个崭新的科技创新成果为高新区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到2035年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青岛高新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己任,牢牢把握“高”和“新”发展定位,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不断探索破解企业创新发展中在产业链、创新链上存在的痛点、堵点问题,搭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创新平台,构造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021年7月,青岛高新区重磅发布《青岛高新区关于聚焦创新引领 加快企业雁阵培育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试行意见》(“科创36条”),从10个方面出台36条措施,通过财政资金鼓励和支持企业进一步提高研发投入比重,对紧缺急需、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给予最高1亿元的资金支持,同时鼓励建设研发机构、培育科技人才、开展创新工作。“我们公司申报成功了高新技术企业,根据‘科创36条’政策能够获得一次性20万元的奖励,在认定有效期内按照每年加计抵扣确认研发费用的12%还能获得最高30万的奖励。”青岛博锐智远减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曹江勇说,“创新研发投入本来是我们企业每年少不了的成本,现在政府给予奖励,无疑将大大增强我们坚持创新的决心。”

  在政策的支持下,青岛高新区已斩获科学技术奖励16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2项、市级一等奖2项;2家企业入选“全国硬科技企业之星TOP100”,4家企业入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18家企业入选青岛市2021年度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库,新认定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5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25家。


青岛高新区审批服务部成立统一咨询投诉呼叫中心

  高端产业再集聚

  “四新”经济更具实力

  以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方向,青岛高新区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从壮大实体经济中找寻高质量发展之路,对原有产业结构进行再优化、再提升,推进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现代化,不断提升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园区实现大跨越发展夯实基础。

  在青岛高新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也正在加速发展,一项项新技术在这里诞生,一条条产业链在这里生长。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雪道的压雪工作上,青岛高新区企业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研发的徕卡3D压雪车引导系统大显身手,通过“数字化”的助力,可以高精度、高效率地完成竞赛场地的施工,确保竞技赛道标准统一。“我们借助‘北斗’等卫星导航技术,通过三维空间信息数据收集,实现自动测量压雪车履带及推铲下雪的厚度,特别是在U型场地等滑雪公园和雪道的建设维护作业上更简便、更精确、更高效。”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测量系统HCMC部经理刘鹏说。

  锚定“四新”经济,青岛高新区优质项目遍地生花。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航天冰箱,让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上的3名航天员在太空中也能吃到新鲜蔬果,而该公司的航天医用冷储箱更是“六入太空”。青岛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搭建的工业互联网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汇聚工业互联网赋能服务商500多家,近5000家有需求企业入驻。累计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省级瞪羚企业16家,在青岛市占比均超过10%。慧拓智能入选“中国潜在独角兽”榜单,是青岛市5家上榜企业之一。8家企业入选青岛新经济高成长企业50强,“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入选青岛市首批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海克斯康等4家企业入选2021年青岛市“工业赋能”场景示范认定项目名单。重点招引了蔚蓝生物、华仁太医、软控总部和盘古智能等一批优质项目,“四新”企业已达170家……

  服务配套再升级

  营商环境更具魅力

  工作任务多,没空到审批服务大厅办业务怎么办?2022年2月,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的白女士,在青岛高新区体验了一把足不出户办业务的“任性”操作。

  因为工作原因,白女士无法去现场为公司新购买的4台叉车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于是便拨通青岛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部的电话寻求帮助。在了解到白女士的困难后,青岛高新区审批工作人员主动靠前,为企业排忧解难。从办事流程及所需资料,到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的办理流程,青岛高新区的审批工作人员全程通过微信远程指导,协助白女士在线提交申请、准备申报材料,并在企业申报当天完成了材料审核、制证、邮寄工作。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

  青岛高新区在山东省开发区中率先完成国家、省、市、县4级共394项行政权力事项委托赋权,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22项、市级65项、县级306项,承接数量居青岛市功能区第一,启用“政务服务高新区专用章”,做到了“应接尽接”,真正实现“区内事,区内办”,为功能区依法依规承接上级权限闯出了新路径。同时,大力实施“建成即启用”“一事全办”“拿地即开工”等审批模式,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能力,累计为75个项目提供“一事全办”服务220项,平均审批时间压缩50%以上;为21个重点项目企业提供帮办服务60余次,10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将255项审批事纳入一窗受理,实现无差别、全覆盖,累计办件4200余件;网上不见面审批6.2万件。发布青岛高新区“全省通办”和“跨省通办”清单,累计办件4300余件。

  青岛高新区营商环境的“亮点”不仅体现在审批服务上,对企业培育也是主动作为,“真金白银”地支持企业上市。出台《青岛高新区加快推进企业上市的意见》,从建立上市培育企业“白名单”、开辟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强化募投项目用地支持、加大融资支持力度等9个方面制定服务措施,全方位优化企业上市服务;从企业改制、首发上市、上市公司再融资等9个方面制定奖补政策,变“事后奖励”为“事前补助”,为企业“雪中送炭”,上市前奖补资金超过1000万元。

  城市品质再升级

  生态环境更具亲和力

  2021年,青岛高新区户籍人口数量同比增长67%,在全国多地新生人口数量下降或增速放缓的大形势下,在不足两年的时间里,青岛高新区户籍人口数翻了一倍多。

  人口迁入成为体现区域竞争力、吸引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区域建设发展的基石。人口跟着产业走,居住跟着环境走,青岛高新区深谙“引人才”“聚人气”的核心要素,在聚焦主责主业的同时,同样重视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的深度结合, 积极塑造优越的城市自然生态,力争打造职住平衡、产城融合的产业新城,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影响力、凝聚力。

  青岛高新区的腹地智力岛景色宜人,这里拥有颇具现代气息的高楼大厦和蜿蜒曲折的景观水系,风格各异的绿地和树林以及白鹭、海鸥等各种鸟类,洋溢着一派自然、和谐的景象。加快编制的《青岛高新区绿色发展五年行动方案》,持续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探索建设青岛绿色转型先行区。青岛科技生态园获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青岛首家以高新科技体验为特色的开放式科技生态景区;青岛高新区水系园林景观方案设计和专项规划荣获“亚洲都市景观奖”;澜湾艺术公园、祥茂河湿地公园已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成为运动休闲、观光游览的好去处。

  不仅是风景秀丽,这里的城市功能配套也日渐完善。近年来,青岛高新区重点加强交通、教育等“软”配套建设,2021年顺利打通了困扰民众出行多年的交通堵点痛点——华中南路;聚焦学生出行安全,打造华中路过街人行天桥,成为周边居民网红打卡地;新调整布局9条公交线路,增设2条摆渡车线路,与地铁8号线全面接驳,高新区正式进入主城区“半小时”生活圈,大大方便了居民出行。

  在教育资源、医疗配套、商业娱乐等多个民生需求方面,青岛高新区不断完善,持续优化。引进北京十一学校、北京实验二小等优质资源,合作建设了青岛中学、高新区实验小学,康复大学、青岛58中高新校区、中欧国际城初中等多个项目,教育资源的密度和质量在青岛市首屈一指;市民健身中心、红岛国际会展中心、青岛眼科医院、康复大学附属医院等一批市级公共配套项目相继落地并将陆续投入使用;园区内首个商服综合体——世茂52+、首个农贸市场——华贯路农贸市场已经开门纳客;首创奥特莱斯正式启用,东方伊甸园项目开工建设,金茂览秀城、万豪国际酒店等项目落地建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一座宜创宜业宜居的高品质新城在胶州湾北岸加速崛起。

  本版图片来源:青岛高新区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