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电子报 > > 正文

新业态新模式 新消费黄金十年或将开启

2022-03-21 05:00:00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王查娜 评论:0

  王查娜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5.4%,拉动GDP增长5.3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5.3%,拉动GDP增长3.4个百分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消费持续恢复。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2020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催化之下,诸如宅家场景、独居生活场景等新的消费场景诞生。新的人群结合新的消费场景造就了新消费需求的出现,诸如独居一人食场景中对食物方便快捷的需求,年轻人民族荣誉感增强购买国货的意愿增加,老年人群的增长对“陪伴”等情感需求增加……新的需求带来新消费领域的发展机遇。

  对于投资方人及创业者而言,新消费领域今年热点在哪?有哪些新情况?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创新发展?

  新消费形式发展较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两年来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出现了分化现象,其中互联网消费等新消费形式发展较快。2021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2.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5%,这一比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升较快。再如直播带货、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等新消费领域增长加快。

  在与新消费领域相对的传统消费领域中,受到限购政策、芯片短缺等方面影响,传统汽车消费不尽如人意。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恢复的潜力也不如从前。此外,服务消费受到较大的冲击,如餐饮、旅游,以及与之相关的民航、公路客运、水路客运等。除此之外,集团消费作为消费市场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恢复程度也有待提升。

  王微说,总体而言,消费呈现分化趋势,对比传统消费,新消费领域更被看好。

  投资机构看好新消费领域

  机遇都是为有准备的人而来。在近期“IFC投融资俱乐部”主办的IFC投资人沙龙上,几位投资人就当前新消费投资趋势做了剖析,为想加入这一赛道的创业者指点迷津。

  “2022年将是国家经济发展由投资出口到消费带动的重大转折年,也是国家经济政策以拉动消费为导向的启动年份。”中科育成创投创始合伙人牛英波表示,“国家政策在向消费领域发力。消费是经济起点,也是它的落脚点。2020年经济下行,但是消费占GDP的比重为54.3%,超过了房地产。”

  新消费领域作为风口,对于消费行业的投资来说,也是有难度的。苏纳创投合伙人居然分析说:“消费领域的投资窗口期特别短,一旦其需求得到验证,盈利性非常好的话,往往又不需要融资了。”

  居然用自己的投资经验举例说:“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会有一个长期的心理准备,退出方式也不再以IPO为退出的唯一目标,会考虑收益分红、并购等退出机制来实现我们的投资收益。创业者应该审时度势,按照市场的规则调整自己的融资计划,包括估值、发展节奏等。”

  “新消费这个风口实际上不是现在才出现的,而是已经说了几年。现在是进入快速增长期,各领域再细化下来,会有更好的前景。”居然表示。

  新消费黄金十年或将开启

  在投资人看好消费领域的同时,创业者又有哪些机会?

  砹碲资本创始合伙人李楠认为,未来10年将是新消费赛道快速增长的黄金10年。“这个黄金10年,就好比房地产的黄金10年,前一波的移动互联网红利,再之前的互联网红利甚至更早的品牌红利,每一波都会有一个主题拉动经济快速增长,认准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再去选择创业赛道会好一些。”

  新消费的“新”到底在哪里?李楠说:“‘新’实际上是说市场,它不是在产品服务端,而是在市场端,是用户群体在变化,而这个变化就是突出了一个‘新’字。我们可以看到,以前很多传统商店的产品买卖,从线下到线上,再从电脑到手机,从图文到视频,这不仅是消费习惯的改变,还是场景、渠道和营销模式不断的改变。除了今天技术创新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红利,在整个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用户群体的消费诉求也出现了微妙变化。”

  李楠分析,这种变化涉及多个方面,比如人群、产品形式不同等。很多创新产品追求生活品质和质量。营销方式也不一样,出现了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新形式。渠道也有所改变,私域流量和公域流量相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等。李楠表示,资本结构也在改变,比如像挑战者资本、黑蚁资本等投资机构,比如字节跳动、碧桂园等专门投新消费的大厂在大量涌现。李楠表示:“这些一定能在国际上形成一个趋势,新国货、新国潮,将是新的发展契机。”

  “对于创业者来说,新消费赛道未来必定会跑出来很多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或上市公司,在新消费这个大赛道里,也会涌出许多优秀的中国品牌出海。对想加入新消费领域的创业者而言,机会已经来了。” 李楠说。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