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电子报 > > 正文
奋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扫描

2023-12-25 06:00:00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李洋 李争粉 评论:0

    本报记者  李洋 李争粉

  隆冬时节,以“创新引领  创业筑梦”为主题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擂台格外火热。

  12月12—14日,由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全国工商联共同指导举办的2023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成都市举办。100家拿到全国总决赛“入场券”的企业,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易东半导体(宁波)有限公司、浙江珏芯微电子有限公司、苏州神曦兴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等企业荣获本届大赛“创新创业50强”称号及一二三等奖。

  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司副司长秦浩源在全国总决赛开幕式上表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探索了“赛场选骏马,市场配资源”的有效机制,搭建了畅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国家级平台,形成了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特色路径,更好地激发了全社会创新潜力和创业活力。下一步,科技部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强化创新要素配置,完善科技创新生态,强化重大科技成果示范应用,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更好地支撑高质量发展。

  “硬核”创新脱颖而出  构筑产业新生态

  从突破国外垄断的新材料领域超导材料研发,到生物医疗领域的神经再生与修复技术,再到瞄准发展前沿自主生产的高端装备领域原创产品……参加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的科创企业,用一个个“硬核”创新成果,讲述科技创新的故事,构筑未来产业新生态。

  荣获大赛初创组一等奖的易东半导体(宁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先进IC封装基板研发及产业化的科技型制造企业。“长期以来,国内高端IC基板市场主要被国外企业所占据,国内企业在高端IC基板领域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我们团队在基板相关的加工工艺、材料、设备方面具有多年积累,希望能够利用自己所学,实现国产化替代,解决我国高端基板受制于人的问题。”易东半导体(宁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锴表示。

  在总决赛小组赛中,浙江珏芯微电子公司董事长毛剑宏带来的“国产化制冷红外探测器”参赛项目,以成长3组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全国50强,最终在路演阶段的比拼中再次技压群雄,以95.82的高分荣获本次大赛成长组一等奖。

  珏芯微电子是专业从事碲镉汞制冷红外芯片及探测器研制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项目团队突破先进制冷红外芯片及探测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难题,现已建立全国产化、全自主可控的特种红外芯片技术体系,开发了相关产品矩阵,改变了国内缺少高端制冷红外探测器批量交付能力现状。

  “感谢大赛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展示成果、碰撞思想的平台,我们将以本次大赛为契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坚持自主创新,深耕制冷红外芯片及探测器技术,为国家提供全国产化、高性能、高可靠、高性价比的产品。”毛剑宏说。

  荣获成长组一等奖的另一家企业苏州神曦兴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带来的“全球首创原位神经再生技术平台”项目,获得评委一致好评,荣获本届大赛一等奖。

  神曦生物CEO盛健表示,基于开创性的原位胶质细胞—神经元转分化研究,运用内源性可分裂的胶质细胞进行直接转分化,企业开创性地研发出原位神经再生疗法,可用于大脑、脊髓、眼睛,以及外周神经系统的神经再生与修复。明年,该企业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创新技术将进入临床验证。

  荣获成长组二等奖的上海菲莱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凭借在光芯片领域的扎实基础,积极跟随市场趋势,将目光转向新的赛道——车规级芯片领域。基于自主创新,上海菲莱成功研发出覆盖全功率范围的车规芯片可靠性测试解决方案,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成为国内唯一提供车规级芯片可靠性设备的供应商。

  上海菲莱测试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创始人张华表示,在车规级芯片新领域,上海菲莱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与50多家车规级芯片厂商建立了紧密联系,未来企业将继续专注于新技术研发,期望成为中国半导体可靠性测试的专家。

  此外,参加路演的中和能(浙江)科技有限公司凭借着“基于激光无氧化焊接的高承压宽流道自洁板式节能换热器”参赛项目摘得初创组三等奖。

  据了解,中和能(浙江)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新材料技术研发、工程新技术研究,为用户提供技术先进、质量可靠、效率一流的产品和节能减排、碳中和整体解决方案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

  荣获初创组三等奖的华翊量子将在离子阱量子计算路线上持续发力,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致力于成为国际上卓越的量子计算公司,引领算力革命,创造全新未来。

        赛场“骏马奔腾”  双创舞台再发力

  “越来越多的参赛项目是以技术创新作为底层逻辑,这些企业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带来了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和服务,为行业带来了新的价值和机会。”担任全国总决赛评委的元禾原点管理合伙人费建江这样评价本届大赛。

  费建江说:“参赛企业带来的项目展现了较高的技术含量和较强的竞争优势,而且团队技术功底和技术积累都比较深厚。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年的初创组参赛企业在成立初期就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地位。我们期待这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继续保持技术领先和竞争优势,为市场带来更多的惊喜和突破。”

  担任小组赛成长3组评委的浙科投资董事长顾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的成长组参赛企业中,涌现出一批致力于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企业,这些企业在创新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展现出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也给予我们很大的鼓舞。希望这些参赛企业能够继续保持技术领先和创新能力,不断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希望更多的投资人能够关注和支持这些具有潜力的创新企业,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据了解,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由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全国工商联共同指导举办,以“创新引领,创业筑梦”为主题,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为主线,吸引报名企业超过3.7万家,经过37个地方赛区选拔推荐,1494家优胜企业入围本届全国赛。从产业领域看,入围全国赛企业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403家;生物医药企业327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253家;新材料企业242家;节能环保企业131家;新能源企业88家;新能源汽车企业50家。

  第十二届大赛全国赛由半决赛和总决赛组成。全国赛从今年9月下旬开始,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开展,陆续在长沙、沈阳、常州、杭州、泰州举办半决赛,在成都举办总决赛。共评选产生607家大赛优秀企业,其中100家企业入围全国总决赛。

  本届全国总决赛由分组比赛和公开路演组成。经过现场公开随机抽签排序,100家入围全国总决赛企业分成1个初创组、3个成长组。初创组前14家企业入选“创新创业50强”,前7家企业为获奖企业并参加公开路演。成长组每组前12家企业入选“创新创业50强”,每组前5家企业为获奖企业并参加公开路演。获奖企业通过公开路演评选出初创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成长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

  “大赛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可以增加项目的曝光度,为企业对接投资机构和相关行业客户提供助力,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经验交流平台。”扬州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学法说。成立于2022年1月的扬州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锂电池新型复合功能集流体材料研发、制造、销售。仅用一年多的时间,该企业就凭借“锂电池新型复合集流体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从全国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初创组二等奖。

  “相比传统铜箔铝箔集流体,我们研发的锂电池新型复合集流体不仅可以提升阻燃安全性、优化能量密度,还能减少能源消耗、减轻电池重量,对于提升新能源电池的安全性、节约铜铝资源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目前,产品已经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并成功进入了核心锂电池公司供应链。我们希望创建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材料企业,提供安全绿色低碳的电池解决方案。”李学法对未来充满信心。

  科技部相关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赵树璠在全国总决赛颁奖仪式上说,大家要持续用好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这一国家级赛事平台,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创业生态,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创业在创新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广大科技企业和创新创业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强资源对接和产业合作,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我国广阔的科技创新赛道上不断发展壮大,结出更多丰硕的科技创新成果,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企业科技创新力量。

  此外,全国总决赛期间,配套组织相关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大企业创新需求发布及“一对一”对接、公益大讲堂、参观考察、企业创新创业成果展等服务活动,发挥了大赛有效整合和精准配置创新资源的积极作用,搭建起了参赛企业与产业龙头、金融资本、产业园区、创业服务、宣传媒体等机构的对接桥梁。

  今年已经是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简称“中网投”)连续第七年参与大赛协办工作。中网投董事长吴海在大赛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中网投坚持把‘投早、投小、投硬核科技’深度融入投资策略,我们希望通过大赛平台发掘和支持更多潜力项目,做好投资助力科技创新这篇答卷,陪伴企业稳健成长。”

  汇聚优质创新资源  助力地方产业集聚

  全国总决赛期间,科创企业“链四川·强产业”对接活动同步举办,旨在依托大赛总决赛,汇聚全国优质创新资源,聚焦六大优势产业,搭建起“技术+产业”合作交流平台,开展面向科创企业发布政策、投融资机构对接、市(州)项目招引专场、企业进园入县等活动,争取优质项目落地四川、生根四川。

  成都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鲜荣生介绍,成都市坚持以创业促转化,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今年以来,成都市把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市委市政府的“一号工程”,出台了成果转化新十条,着力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建设运行成都科创生态岛,集聚要素聚合、创新转化、成果展示等功能,打造“聚、服、展、孵”于一体的创新转化服务生态集聚区,布局建设中试平台,建设西部中试中心、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推进建设中试平台概念验证中心40家,让创新创业更便利。

  作为本届大赛的举办地,成都高新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园区企业。通过持续优化完善四级梯度培育体系,数年来坚持不懈地以政策“浇灌”和深入服务企业,区内持续涌现出一大批优质企业。数据显示,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各类人才80余万人,培育国家级孵化器20家,高新技术企业4320家,培育上市公司62家,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66家。

  记者了解到,成都高新区多家企业曾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家AI卫星互联网科技企业,截至目前,已完成12次太空任务,研制并发射16颗AI卫星及载荷,入选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企业致力于商业卫星平台、AI载荷、创新型载荷及核心单机的自主研发和量产,在智慧城市、安全应急、新能源、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等领域形成了“端到端、零门槛、低成本”的系列突破和产品,已服务数百家政府部门与企业客户。

  “目前成都高新区正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首创‘四链’(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融合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工作机制,在全国率先提出五位一体的‘中试+’生态(技术研发+中试平台+专业孵化+天使基金+应用场景),天使基金集群规模超过100亿元,产业生态持续优化。”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速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提升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能力,推动科技创新深度引领产业发展,努力打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科技园区。

 

  图片来源: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