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建立脱贫攻坚成果巩固长效机制

1614838490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李洋 评论:0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虽说脱贫攻坚战去年已收官。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贫困县摘帽后仍然是绝对标准较低的贫困,在“双基”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依然存在着短板;刚脱贫的群众,生活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工作稍有松懈,就有可能重返贫困;一些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因缺乏政策支持,也面临着各种复杂的致贫因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难度也在加大。在履职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安徽省委副主委,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发现了脱贫攻坚路上陷入的几个“怪圈”。

  比如,部分地区“双基”建设依然薄弱。随着政府财政投入的持续增加,绝大多数贫困地区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室、学校、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但在生产路硬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依然存在短板,制约着现代农业发展。

  比如,农村“空心村”现象普遍存在。因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致使大量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求发展,不少乡村成为“空心化”,这给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

  比如,脱贫攻坚“悬崖效应”依然存在。脱贫攻坚政策上的“悬崖效应”,是造成“争当贫困户”现象的根源。由此可见,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边缘贫困户脱贫攻坚工作,打好政策补丁,防范待遇上的“悬崖效应”,已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

  再比如,特色产业发展动力不足。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将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实际调研中发现,由于农业设施投入大,回收期长,盈利薄、少等原因,多数镇、村规模性特色产业难以形成。部分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但因宣传不足、开发不够等原因,整体效益欠佳。

  为建立脱贫攻坚成果巩固长效机制,赵皖平建议,

  要持续补齐“双基”建设短板。各级政府应当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和其他相关行业部门资金,持续加大“双基”建设的投入,基层村委会应当发动村民自主筹资或发动本土企业家对家乡反哺,不断完善农村道路、水利、环保、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尤其是要补齐农业上的短板,通过硬化生产路、合理布置机井、疏通沟渠、补牢防洪排涝设施短板等方式,逐步破解制约农村农业发展的难题。要认真查补偏远地区的短板,重点关注以往政策关注少、有遗漏的地区,以非常之策予以帮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只有基础建设提升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更多的企业投资,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要多措并举吸引劳动力“回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家文化”,利用故土情怀唤醒暂时沉睡的乡愁或者让乡愁愈发强烈,从而激励外出人员回家乡投资或回乡就业。出台宽松政策,加大对回乡创业和外来投资人员的扶持力度,在贷款、税收、用人、用地审批等方面给予优惠,增加本土就业岗位,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稳步实施农村污水处理、改厨、改厕、改畜圈等整治工程,健全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乡村和谐稳定,为回乡人选创造舒心环境。

  要防止脱贫攻坚“悬崖效应”。要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既不吊高胃口,也不降低标准。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当合理布局、合理规划,避免出现“大马拉小车”的现象。二是坚持“扶贫扶志”教育,合理利用农村传统宣传方式,通过广播会、群众会等方式,持续宣传“扶贫不扶懒”的政策导向,对思想觉悟高、勤劳肯干的群众给予政策倾斜。三是出台约束制度,要对享受国家兜底保障的困难群体,从购房、购车、休闲娱乐、高档次消费等方面进行合理约束。四是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消除或基本消除不同群体在基础医疗、义务教育、住房安全等政策上的差异,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全面增强群众的风险抵御能力;缩小不同群体在产业、就业方面的扶持力度,建立并宣传好一般群众产业发展、本地就业方面政策,促进本地产业集聚发展。

  要强化服务力促产业兴旺。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通过测土配方、选种育种,从“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如何销”等方面对广大农民予以指导。对设施农业实行统一登记、确认物权、审核发证,引导银行为农业企业提供抵押贷款,政府设立流动融资基金为农业企业提供过桥贷款。聚焦优势产业,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积极申请“地理标志”认证,打造区域农业产业品牌。深入挖掘,整合资源,结合当地民俗、产业特色,丰富乡村旅游内容,让游客前来有的玩、有的看、有的吃、有的带、有的住;规范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市场的秩序,统一建设商业街,加强对居民的服务水平的培训和管理,营造良好环境,吸引游客,提高效益,助推旅游扶贫项目发展。同时,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培育有知识、有技术的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继续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适当提高粮食价格,稳定农产品价格,保护农民群众利益。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高新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高新网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chinacxw#chih.org(#换成@)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