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姚劲波:聚焦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1614927475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张伟 评论:0
  “今年是我履职全国人大代表的第四年,我向两会提交了关于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规范长租房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企业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开门见山地向记者表示,准备向2021年两会提交三份书面建议,聚焦科技与民生的结合、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推进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与“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生活服务业迅速发展。“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活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服务逐渐线上化,催生了以无接触服务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数字化生活服务不仅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且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促进“六稳六保”、提振消费、保障民生的重要力量。

  “后疫情时期,线下服务将逐步恢复,线上服务等新业态仍将持续强势发展,并为我国服务业转型发展提供新动能。”在姚劲波看来,受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服务标准不统一等因素影响,我国生活服务业数字化水平仍相对较低,广大中小微企业转型意愿不足,平台企业缺乏集成式、低成本的数字产品服务。姚劲波建议从两个方面着力,加快推动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一要强化政策引领,为数字化转型中的企业提供有力支撑。他建议主管部门加快制定细分领域的专项行动方案,帮助企业对“互联网+生活服务业”的融合目标、路径及重要性加深认知,转变“不会转”“不敢转”的观念。

  针对中小企业难以承担长周期、大规模的数字化转型投入,他建议有关部门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保障力度,对企业上云、购买数字化转型设备、服务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尤其针对中小微企业需提供专项补贴,有效降低转型成本。

  二要构建商业体系,鼓励平台企业投入研发数字化转型产品。他建议有关部门为提供解决方案及服务的平台企业给予专项政策、资金支持,鼓励其向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数字化服务,培训从业人员,夯实转型基础;引导平台企业对居民消费趋势精准定向,定期发布大数据分析报告,供政府及市场主体参考,持续优化供给结构;加强对平台企业的规范引导,扩大服务范围,提高产品质量,避免恶性竞争,促进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国家层面已出台的政策来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教育部2020年12月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培育800多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设21个产教融合型城市,构建了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新模式,共有3万多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与庞大的市场需求相比,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数量仍相对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法律法规及政策缺位、企业获益形式不清晰、申报办学资质流程较长等,导致企业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为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姚劲波提出三方面的建议。第一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培训,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但由于具体实施办法一直未出台,影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协同性和可持续性。姚劲波建议各地政府立足实际,加快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详细方案,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权、责、利;持续健全校企合作协同及监督管理机制,规范职业教学过程中的标准、内容和考核办法,明确校企分工。

  第二,加大政策激励与补贴力度,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姚劲波建议教育、发改、税务等主管部门出台配套政策,对举办、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企业以购买服务、税收减免等形式予以扶持;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鼓励学校与企业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满足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鼓励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全国性平台企业申报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对已提出的“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进行制度明确,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第三,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缩短企业申报办学的审批流程。他建议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各省市主管部门建设市场化、专业化、开放共享的地方职业教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汇聚区域和行业关于人才供需、项目研发等各类信息,向校企双方提供精准信息发布、检索、推荐等服务,以实现高效匹配;进一步提升线下服务水平,简化申报手续,缩短审批时长,为企业举办、参与职业教育提供更全面便捷的服务,有效提升校企合作的成功率和实效性。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高新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高新网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chinacxw#chih.org(#换成@)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