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张海华委员:建议国家对粮食主产区省份建立商品粮调出补偿机制

1646635760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李丽云 评论:0

  守住18亿亩耕地是党中央、国务院设定的红线,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底线。黑龙江省全力做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粮食生产连年丰收,2021年总产1573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5%,连续十一年居全国首位。黑龙江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步伐。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工商联主席张海华建议,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财政厅、中农办在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建立合理的商品粮调出补偿机制,既促进粮食主产区提高种粮积极性,也推动粮食主销区更加重视粮食生产,有效促进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张海华委员分析说,黑龙江粮经种植比长期居于全国首位。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2.18亿亩,占全省耕地面积2.39亿亩的91.21%,是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最高的省份,比第2名的河南高出30%以上。黑龙江省2.39亿亩耕地面积中,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66亿亩,占全国的10.77%,居全国第一位。2022年,预计全省粮食种植面积将稳定在2.18亿亩以上。近年来,在农资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涨与粮食价格相对稳定的双重挤压下,农民种粮收益呈下滑趋势。从经济效益上看,经济作物效益是粮食作物的3倍左右,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作物发展,进而制约了农业整体效益的提升。

  其次,黑龙江农民收入增速呈下滑趋势。从2011年至2020年,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由2011年的7590.7元增长到2020年的16168元,年均增速达到8.76%。但从各省农民收入排名看,2011年居于全国第10位,2019年下滑至第19位。从收入绝对值上看,2011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73元,2020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63元。

  再次,黑龙江省农民种粮积极性下滑。受到种粮收益、种粮风险和劳动力外流等多重因素影响,弃农经商、半工半农、专业农民老龄化等问题逐步凸显,农民出现了应付性种粮、种粮积极性不高的趋势。2021年,黑龙江省玉米和水稻价格小幅下降,导致农民对种粮收益的预期值进一步降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下滑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张海华委员建议从国家层面建立商品粮调出补偿机制。由国家设立专项补偿资金,或由国家协调确定粮食主销区对粮食主产区补偿机制,即每年根据上一年各省粮食产量、销量、品种、品质,综合衡量并确定补偿标准,由国家或粮食主销区省份按照调出商品粮品种和数量,对粮食主产区省份给予补偿。

  建议补偿资金专款专用。补偿资金主要用于主产区省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补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种粮积极性,让粮食主产区群众更好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成果。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高新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高新网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chinacxw#chih.org(#换成@)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