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园区 > 园区文化 > > 正文

围绕4条主线造精品,东莞松山湖以潮文化开辟发展新路径

2023-09-04 12:16:03
来源:东莞松山湖高新区  评论:0
  “文化雨露”,触手可及。近日,2023东莞第19届读书节之松山湖园区阅读季开幕,多元化的“阅读+”活动将书香与科普推广、创新创业相融合,让广大居民更直观地感受松山湖科学城的科技发展成就,同时也进一步点燃了松山湖的文化氛围。

  文化供给塑造城市品格。近年来,松山湖围绕“乐赏、乐品、乐学、乐动”四条主线着力打造精品文艺展演、音乐、阅读、旅游、运动等系列文体旅长线活动,精心培育和发展“乐享松湖”文化品牌,聚焦文化传承与创新,以松山湖独特的潮文化开辟发展新路径,以文化艺术风采赋能城市形象,进一步擦亮“潮流东莞”城市文化名片。

  构筑高品质文化空间

  打造高质量文化体验

  “一堂双庭三阁”,步入位于松山湖的松湖雅集·莞,便能感受园林造景大师植弥加藤 “引湖入园”的精妙设计。点一支莞香,沉下心来去欣赏《千年香事十八锦》原创画作、千年香器展、莞香标本,体验宋人“四般闲事”的文化生活场景……不失为一种别有格调的假期休闲方式。

  今年,东莞首批推出的30个以“·莞”为命名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之中,松湖雅集·莞便是其中之一。此外,同样位于松山湖的松湖创阅·莞、松山湖文化艺术街区·莞两个空间也顺利入选。

  为了能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充分、便捷的文化服务体验,松山湖还建成有4个城市阅读驿站、6个共享文化空间。通过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松山湖携手周边高新技术企业及科学家举办主题党日活动、主题讲座等系列品牌活动,进一步营造“阅读+交流”的社区文化氛围。

  作为松山湖文化空间创新建设的重要一环,松山湖望野博物馆也成为园区文化打卡地和休闲好去处。开馆以来,松山湖望野博物馆策划原创高品质文物艺术展览12个,筹办“松湖·望野讲堂”“馆校合作青少年教育活动”“青年艺栈”等系列活动超140场,积极探索“文物+科技”的跨界交流,累计接待观众24万余人次。

  在今年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推介评选中,松山湖望野博物馆“印何累累——中国古代的印信”获得全省“最佳进步推介”奖,是2023年广东省唯一一个非国有博物馆获此奖项的博物馆。同时,望野博物馆全力筹备全国第五批博物馆的定级评估工作,加速推进创新型、研究型、友好型、服务型博物馆治理体系建设。

  在松山湖沁园路与礼宾路交会口,松山湖文化艺术街区正在紧张施工中。日前,“还湖于民”的松山湖管委会文化艺术街区意向效果图对外曝光,未来,这里将改造成集文化、商业功能于一体的艺术街区,届时将囊括大湾区首个数学体验馆、元宇宙科学馆、美术馆等,打造地标性的高品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在松山湖北部片区,松月广场已于2022年8月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超40亿元,未来将规划建设包括展演中心在内的产业服务综合体,打造东莞版的“欢乐海岸”……多个地标性文化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将进一步筑牢松山湖科学城未来发展的文化基础,满足众多高层次人才对文化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多元活动共襄园区盛会

  以文化讲好松山湖精彩故事

  从群众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蓝色多瑙河》《多瑙河之波》,到《春节序曲》《绒花》等中国经典民歌,再到流行影视歌曲《如愿》《风声的声音》《兰亭序》……今年元旦,在松山湖中心公园,松山湖艺术团爱乐管弦乐团奏响了2023年的第一场音乐会(新春公园音乐会)。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钢琴、长笛、双簧管等乐器交相奏响,一幕幕经典画面闪现眼前,在展示松山湖产业新城、科技新城、创业新城、生态新城形象的同时,也让市民感受到了独属于松山湖艺术的浪漫。

  以音乐开篇,今年以来,松山湖结合各类重大节点开展组织策划,让高品质文化活动“共襄盛会”成为一种常态。

  经过一系列整体优化升级,今年以来,“火柴盒”东莞(松山湖)城市艺术TIME的火苗也愈燃愈烈。8月,松山湖开发者节暨“点亮夏日夜生活”活动期间,“漫·延”2023火柴盒音乐节(松山湖分会场)燃情开唱,给赴约而来的开发者们带来一场场“无科技 不潮流”的视听盛宴。

  目前,松山湖已顺利开展“春日治愈计划音乐会”“青春不散场·毕业季演唱会”“红歌经典民乐会”等30余场形式多样的高质量“火柴盒”主题音乐活动,通过一场场音乐会聆听城市“潮音乐”,进一步讲好科学城故事、东莞故事。

  “520”的松山湖是浪漫的,乐队演唱、围炉煮茶、情侣DIY手作、520集市、互动游戏……众多松山湖青年在湖边草坪享受惬意休闲时光。这一天园区多部门联动企划了一场城市告白计划,广大创新人才通过松山湖科学城展览馆开放日、“牵手松山湖”交友联谊活动、520青春派对、“你是我的光——东莞,为你而歌”交响音乐会等精彩活动,感受这个属于“爱”的节日。科技与艺术有机融合,人才们的业余生活增加了更多的体验感与归属感。

  在今年的东莞市音乐舞蹈花会中,松山湖凭借高水准原创文艺精品在全市79个节目中崭露头角,管弦乐小奏《松湖情》与群舞作品《甜蜜的生活》斩获两项金奖,以独特的表达形式及饱满的舞台感染力描绘松湖人向上奋斗的精彩篇章。

  此外,松山湖以潮流之声在“东莞,为你而歌”第七届东莞市合唱节诠释东莞力量。松山湖成人合唱团、松山湖科创合唱团两支队伍以激昂澎湃的歌声及饱满真挚的热情唱响了对自身职业的热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展现了松山湖高水平艺术团的专业素养,彰显了松山湖“科创新城”的风貌。

  构建新格局、呈现新气象

  文化赋能科学城高质量发展

  今年松山湖升级启动以“松湖达人·当燃是我”为主题的第二届松山湖“湖人秀”城市价值观主题活动,经过数月比拼,一众选手从片区海选中脱颖而出,并将在9月份登上半决赛的舞台。

  “湖人秀”通过让精品活动成长为文化现象,用文化现象赋能城市形象,满足各类人才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推动城市文化与科技、产城人深度融合,不仅为广大“湖人”提供广阔的展示舞台,同时也再次点燃了松山湖浓厚的文化氛围,为松山湖打造国际一流科学城提神鼓劲。

  当前,松山湖提出打造多张特色城市文化名片,强化松山湖科学城的品牌输出,加快更多创新资源向科学城聚集。松山湖文化建设逐步构建新格局、呈现新气象,正成为“科技共山水一色”之外新的城市名片。

  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全民共享,实现高质量文化供给是满足各类人才需求、推动松山湖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主持培训、亲子茶道、形象美学、化妆基础、口红DIY……借助园区各类文化资源,松山湖积极开展“艺术与生活”公益培训班,以艺术知识普及、欣赏普及、技能普及和活动普及,持续推动文化惠民。截至8月底,该培训班已开展258场,提供了1555个学位,受益人次达5316人,服务范围覆盖松山湖社区、企业、产业园区、高校,进一步完善了园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真正将文化送到群众家门口。

  以“旅游+文化+消费”为基调塑造的松湖文旅IP今年以来持续“出圈”。松山湖瞄准年轻人喜爱的潮流玩法,联动商圈打造“松山湖功能区旅游目的地”一站式旅游消费,从赏景到游玩到购物,为市民提供了一份松山湖“潮”攻略,同时也打造了一份松山湖的文化创新名片。

  今年3月,松山湖200亩黄花风铃木林上演松山湖首届赏花月活动,包括启用黄花风林木“旅游专线车”、新设多个潮流路标及打卡点并制作发布手绘版赏花地图等,吸引大批市民前往松湖花海、松湖烟雨体验踏青游、骑行游、露营游。

  自“2023潮流东莞”品牌系列活动启动以来,松山湖也结合自身特色加以创新落地,以公共文化新范式、新场景、新业态,推动形成时代潮流汇聚、原创潮流生长、潮流文化氛围浓厚的良好格局,同时也为“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赋能。

  持续推进文化活动提质上新

  塑造重点品牌“潮”领未来

  今年以来,东莞明确提出打造文化强市战略,坚持“思想引领+文化供给”,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持续推进“品质文化之都”建设,加快建设文化强市,以文化优势引领经济优势。松山湖科学城提速文化建设正当其时。

  接下来,松山湖将大力实施园区文化设施提质扩面工程,优化园区文化空间布局,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加快推进文化艺术街区、北部展演中心、科技交流中心音乐厅、望野博物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园区、片区、社区三级文化建设体系,力争实现“15分钟文体生活圈”。

  通过积极推进东莞畅享文化年暨东莞全民艺术节系列活动、中国(东莞)森林诗歌节暨第五届东莞市诗歌大赛、松山湖“艺术与生活”公益培训班等项目,进一步塑造重点文化品牌,营造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和艺术素养。

  此外,精心办好“江湖山海”东莞非遗系列活动,策划推出“潮起松山湖”非遗精品展,让广大市民近距离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于下半年积极开展非遗普及推广系列活动,给群众带来更多新奇、趣味的非遗体验。

  持续打造城市音乐品牌,联动片区与商圈载体营造多个城市艺术体验空间,结合时令节庆举办系列精致时尚的火柴盒主题音乐live show。此外,计划依托片区布局,以点带面推广“舞动全城”计划,结合“火柴盒城市艺术time”,在公园广场布点,组织开展热情潮流的尊巴、优雅摩登的国标舞、活力无限的街舞等群众舞会,引领乐动潮生活。

  为了更好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松山湖将以“数字+”创新赋能,通过充分运用主流媒体平台和自媒体平台,做好重点活动的传播、普及与推广,积极制作公共文化类推广视频及艺术慕课,加强线上传播手段,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图片来源:东莞松山湖高新区)

(责任编辑:陈楠)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