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园区 > 园区产业 > > 正文

天津高新区企业中科谱光促进高光谱遥感技术成果转化 京籍项目踏上滨城发展“高速路”

2022-06-01 11:17:04
来源:滨海发布  评论:0
  “从北京中关村来到滨海中关村(天津自创区)创新中心发展,中科谱光从一家以科研为导向的企业走向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化道路,并实现了快步前行。”在位于天津高新区的滨海中关村(天津自创区)创新中心,科技型企业天津中科谱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把自主研发生产的浮标式高光谱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成功推向了市场。在公司董事长张立福看来,“北京研发—天津成果转化”的模式十分适合企业的发展。
  瞄准京津冀协同发展
  为企业找到发展落脚点
  去年年末,天津中科谱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这轮融资由天津联想海河智能科技产业基金独立投资,融资款将主要用于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加强团队建设和市场拓展,在水质监测、润滑油检测、工业互联网、资源遥感监测、大健康光谱诊断等多个领域进行研发与业务拓展。今年4月,中科谱光计划启动A+轮融资,力求在天津本土实现快速发展。
  时钟指针回拨至2017年4月,彼时,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积极响应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号召,刚刚在北京中关村注册成立中科谱光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用以推进高光谱遥感技术的成果转化。
  张立福回忆道,“创业初期,公司以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为技术依托,围绕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应用场景积极研发适合产业化的产品。而随着公司的产业化进程提速,北京中关村原有的场地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因此,中科谱光选择来到位于天津滨海高新区的滨海中关村(天津自创区)创新中心,寻求新的发展落脚点。”
  2019年,中科谱光落地滨海中关村(天津自创区)创新中心。短短三年的时间,中科谱光的团队从最初来津发展的十余名骨干,成长为一支50余人的队伍。办公场地也从北京中关村时期的100多平方米扩大至2000平方米。张立福表示,公司得到了滨海高新区政策、人才等方面的多方支持,助力企业更好更快速的发展。今年5月,中科谱光在创新中心新建的900平方米生产车间刚刚投入使用,公司自主研发的设备组装、校准、调试等工作都将在这里完成。
  “天津具备优良的产业基础,场地、人才、市场等因素都非常适合公司在这里从事科技成果产业化。现如今,中科谱光已经在滨海中关村(天津自创区)创新中心形成了集技术落地、产品生产、销售、服务等为一体的运营闭环。”张立福说,今年,中科谱光在天津的团队预计将进一步扩充至70人左右,人才需求领域涵盖软硬件研发,设备设计、生产、运维,以及市场销售等。
  据了解,滨海中关村(天津自创区)创新中心于2019年正式在天津滨海高新区成立。创新中心立足滨海高新区和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优势与产业基础,与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统筹联动,是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合作建设的科技园区。历经近三年的发展,创新中心项目迅速完成初步产业聚集。截至目前,创新中心已累计签约企业187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6家,国科小企业42家,瞪羚企业2家,雏鹰企业22家,OTC上市企业3家,在孵企业知识产权达300余项。在创新中心的支持下,如今,有越来越多像中科谱光这样的“京籍”企业在滨海高新区实现了落地。
  瞄准细分应用场景
  科技成果转化提速
  走进中科谱光在滨海中关村(天津自创区)创新中心新建的生产车间,技术人员正在对刚刚组装好的浮标式高光谱水质监测仪进行紧张有序的调试工作。据了解,这款设备正是中科谱光将高光谱技术应用于水质监测领域所打造出的科技成果转化产品。该款产品自2021年研制成功后,已相继在天津、山东、江苏、福建、重庆等10余个省份及地区成功部署,可以有效解决水质监测领域中传统手段步骤多、成本高、时效差等痛点。
  “光谱技术是打开人眼观察世界的另一扇窗口。无论是江河湖海,还是人体血管,光谱分析技术都可以应用于其中。现如今,中科谱光正在以‘高光谱技术+物联网技术+AI大数据平台’相结合的模式打造高光谱系列智能产品,利用高光谱技术和AI大数据技术赋能物联网技术向纵深发展,不断拓宽工业智能化应用维度,持续推动‘光谱芯’技术转化落地。”张立福说,公司自主研发的浮标式高光谱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借助浮标式高光谱水质监测仪采集水体光谱数据,数据上传至高光谱数据分析云服务平台进行光谱分析与指标反演计算并得到17项水质参数指标,短短几十秒就能完成监测,不仅速度快,成本低,还能有效避免传统化学方法分析水质时造成的二次污染。
  “去年,浮标式高光谱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相关设备订单额已经达1亿元,今年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力争实现销售额过亿的目标。”张立福表示,2022年,中科谱光除了继续夯实、优化已有水质光谱在线监测系列产品,还将积极拓展光谱技术领域新的创新应用产品,持续在润滑油检测、工业互联网、资源遥感监测、大健康光谱诊断等业务场景进行深挖和布局,为公司在天津的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责任编辑:王丹萍)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