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园区 > 园区产业 > > 正文

长沙高新区:咱们产业工人有力量!

2022-06-10 11:33:11
来源:长沙高新区 作者:李立婷 评论:0
  纵观经济发展历程,产业与人才在发展的道路上,总是相辅相成,携手同行。而产业工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对长沙高新区而言,产业工人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高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年报、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长沙高新区共有产业工人22万,占全区人口总数的55%。面对当前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实际困难,如何突围,推动长沙高新区产业蓬勃发展?
  实行党工共建  发展产业工人新队伍
  “威胜集团坚持以党建引领企业,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基层员工晋升部门核心岗位提供了重要的发展通道。”威胜集团工会主席李娟娟介绍,车间每月会开展五星技能员工及班组认证,根据不同阶段的技能要求标准对星级员工和班组技能水平进行等级划分和认定,从而很大程度提高员工素质、能力、水平。
  这只是一个缩影。长沙高新区按照“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党工共建”的工作思路,着力推动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依托“六大行业(产业链)党委(企业党委)——非公党群联组——企业党组织”架构体系,重构党群联组设置,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和工会组织建设的领导,通过“党工共建”,积极探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开展各类竞赛及文体活动引导产业工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强化职业精神、职业素养教育,培育健康文明的、昂扬向上的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从而进一步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和思想建设。威胜集团党委副书记李婷表示,威胜集团为员工提供“双通道”发展模式,根据不同岗位的员工以及自身对职业发展的规划,公司有管理通道与专业通道两种上升模式可供选择,用完善的制度去落实人才建设与发展,才能出成果、出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打造工匠IP  多渠道培养产业工人
  “威胜集团自2008年威胜培训中心(原威胜学院)成立以来,成功通过长沙市企业职工培训中心认定,具备了开展电工、钳工、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的初、中级培训。近三年累计培训近3000人,一线产业工人占比60%,稳定员工队伍的同时,也建设了一支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工匠队伍’”。李娟娟介绍道。
  而在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主战场的长沙高新区,在各行业、各领域、各战线深入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先后出台《关于围绕转型创新发展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加快推进“四力麓谷”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意见》《长沙高新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高新区高规格的劳动竞赛委员会,最大限度地把职工吸引和组织到竞赛中来。“长沙高新区围绕产业布局,组织开展全区性职业技能竞赛及赛前培训,将职工技能竞赛常态化、标准化,每届选拔300余名职工参加决赛和培训。先后开展了‘星城杯’‘芙蓉杯’‘麓谷杯’等各级各类劳动竞赛,打造高新区‘麓谷工匠杯’竞赛品牌,推行以赛代考。”长沙高新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高新区共组织职工10000余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劳动竞赛,培育了一批全国和省、市技术能手,先后获评长沙市“十行状元、百优工匠”60余名。
  共建培训平台  深化素质技能提升
  如何真正以赛促学?长沙高新区结合实际,出台了《关于开展“麓谷工匠”技能素质提升培训班的通知》文件,注重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开展“订单式”培训,搭建集产、学、研、练于一体的共建实验实训平台暨综合提升服务平台,探索开展学徒培训、蓝领孵化,培养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开展高技能领军人才和劳模工匠师徒“结对子”活动。2021年共有来自中联重科、威胜集团、金杯电工等单位的65对师徒参加,获评市级优秀师徒对子4对,师徒结对优秀组织单位2家。
  创新职工培训载体和方式。坚持职工需求导向,整合工会培训资源,广泛开展职工脱产培训、以赛代训、名师带高徒、交流研讨等职工技能提升活动。多层次、多途径、多手段地开展实用技术、岗位技能培训,帮助广大农民工提高职业技能。与湖南新希望职业培训合作,2021年“麓谷工匠”技能培训共计500余人报名参加,开展培训班5期,现已全部结业,除技能竞赛规定的相关工种外,涵盖电工、茶艺师、育婴师、西式面点师、劳动关系协调员等工种,考核合格后统一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近两年,长沙高新区培育申报的染色体微测序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等10余个项目荣获长沙市优秀职工科技创新项目奖。
  “中联重科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成立了装调高技能人才工作室,由高级钳工带领,不定期开展技能培训,不断推动技能人才的梯队建设,让企业员工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为实现工业4.0提供人才储备。”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说道。

(责任编辑:王丹萍)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