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园区 > 园区动态 > > 正文

人才云集!合肥高新区咋这么有“魅力”?

2022-04-28 09:50:49
来源:合肥高新区 作者:郑骊 冯长福 评论:0
  为什么选择合肥,要做一名“新合肥人”?
  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唐骐杰博士的回答是:
  “一个人选择一座城,是信任!一座城遇到合适的人,是幸运!”
  唐骐杰是浙江湖州人,2020年中国科大物理电子学博士毕业。
  在他看来,合肥是一座养人之城,创业环境很好、发展潜力巨大!
  唐骐杰的“领导”贺羽,2013年从中国科大少年班学院毕业后,选择了留在中科大硕博连读,并于2016年创立国仪量子。刚届而立的贺羽,创业豪情万丈:“成为一名优秀的工匠,才能打造出一款又一款改变行业的量子精密测量仪器。我已做好了为此奋斗20年、30年乃至40年的准备。”
  “我们所做的事,就是为测量微观世界提供一把尺子。”贺羽说,“同样,看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不好,我们也喜欢从一些细微处着眼。”
  “公司在合肥高新区甫一落地,即得到高新区管委会‘一事一议’政策的支持,如房租减免、固定资产补贴等,一下子就缓解了企业初创时期的现金流压力。后来,又有50多名员工陆续享受到产业紧缺人才租房补贴政策。”贺羽坦言,国仪量子是合肥高新区良好营商环境的受益者。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先进生产力,也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党中央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先后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全省正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合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宋道军表示,近年来,在合肥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合肥高新区紧紧围绕“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目标,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把营商环境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
  (一)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在每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一流的创新人才都是抢占优势的重要保障。
  合肥高新区一直注重创优人才发展环境,通过一系列精细服务,真诚引才、暖心留才。
  依托合肥国际人才网,跨部门整合各类人才资源,建立综合服务窗口,打造立体式服务体系,提供近60项人才配套综合服务;依托海外人才工作站和海内外校友组织,搭建海外优质项目孵化平台,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
  创新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和政策,打造面向长三角的全国首个海归留学人员双创中心,欧美同学会长三角海创中心建立了投融资服务、人才服务、产业服务、政策服务、创业辅导、综合服务等精细化服务平台,为海外留学人员创业项目招引和孵化提供一整套专业化服务。目前中心已入驻20余个海外留学人员科技创新项目,有效知识产权300多项。
  依托中科大先研院、中科大新校区等科研院校,加速培养基础性人才;依托“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人才平台,加快推进合肥市人才发展“6311”工程和高新区“江淮硅谷”人才工程;实施领航企业家培养工程,围绕战略决策、市场营销、投融资等重点需求,分层分类组织开展企业家总裁班、高级技术研修班、新经济大讲堂等专题培训。
  建成创新公寓等人才配套用房近8000套,在建高端人才公寓600套,每年财政安排2至3亿元政策资金,向新入区的高层次、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发放安居补贴,让各类人才在高新区“安居”进而“乐业”。
  国仪量子是国内第一家以量子精密测量为核心技术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计算和高端科学仪器等技术和相关产品的研制、生产与销售。2021年,国仪量子C轮融资完成后,已成为独角兽企业。
  “正是有了合肥高新区人才政策、资金支持政策等全方位的综合保障,公司才得以快速发展,技术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贺羽说。
  对合肥高新区人才、资金等政策,同样有感的是工业仿真项目负责人张文禄。
  张文禄是中科院物理所教授、科技部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首席专家。其公司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计算仿真平台,主要运用于军工、航空航天、可控核聚变、科研院所等领域。
  “高新区有关部门先后协助项目完成工商注册,帮助对接松禾资本、高新集团进行融资,并加强项目对外宣传推广。针对仿真工程师、高性能计算开发工程师等岗位招人难的问题,还积极协助我们对接中科大、合工大、安大等高校毕业生资源,目前团队已初步搭建完毕。他们这样倾心尽力地为企业办事,真的让我感动!”张文禄感慨道。
  (二)
  营商环境的优化,事关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
  而提升营商“软”环境,需要升级“硬”政策。
  围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区域发展动力,合肥高新区聚焦“产业+创新”、“人才+金融”,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度的惠企政策。重点支持企业落户、用房、人才、投资、研发、金融等各个方面,倾力打造涵盖企业落户初创、成长、成熟期的全周期政策链,力求为企业“雪中送炭”。这些政策,每年都修订升级。
  企业向来不喜“华而不实”的政策。
  与此相对应的是,合肥高新区从不出台“泛泛而谈”的政策,所有政策措施都有明确的导向性和较高的“含金量”。
  2020年7月发布的《合肥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若干政策措施》,包含支持重大项目落地、鼓励人才创新创业、鼓励自主创新、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支持产业发展、建设优质营商环境等六个方面40条具体措施。还特别强调,年均支持科技创新相关政策资金不低于园区可用财力的60%。
  言出必行,行必有果。近年,合肥高新区每年兑现财政补助资金超过17亿元,累计惠及企业和项目超过5000个。
  与此同时,出台加强科技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集聚股权投资基金200余支、资金规模突破2500亿元,自主设立和参与设立股权投资基金29支、基金总规模近500亿元;搭建一站式“金融超市”线上平台,联合金融机构开展协同创新,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着力点。
  合肥高新区直击群众最反感、市场主体最困扰、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持续深化“放管服”和“互联网+政务”等重大改革,在全国高新区首创“74证合一”,启动首个长三角地区G60“一网通办”窗口;区行政服务中心增设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区、全程代办服务站,针对重点项目,提供从项目立项到施工建设的全流程领办和代办服务,实行“容缺后补”和并联审批。
  目前,园区全程网办事项超98%,平均审批提交材料精简至1.5件,审批时间缩减至1.76天。
  巢暖引凤栖,花开蝶自来。
  马瑞利动力(合肥)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占地约6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从开工建设、生产线设备安装到正式投产,仅用7个月。这是马瑞利集团在中国建设速度最快、效率最高、标准最高的项目,被树立为国内工厂的标杆。
  合肥高新区相关部门优化前期工作推进方式,改变传统的“商务洽谈—土地获取—图纸设计—开工建设”逐步推进的模式,实行“商务洽谈、土地获取、图纸设计、开工前期准备”同步推进、交叉进行。不到5个月时间,首条生产线设备进场安装,7个月时间即建成投产。
  马瑞利是世界著名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菲亚特集团的子公司。该项目的建成,对于合肥市建设国内重要的汽车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全面推进产业技术提档升级,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
  (三)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推动营商环境上台阶,在细节上也得下功夫。
  每年6月7日至8日,是全民关注的高考日子。
  为给考生提供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合肥高新区用上“黑科技”——用搭载红外热成像相机的无人机,紧盯辖区各在建工地,让扰民噪声无处遁形。据悉,这也是合肥市首次将这种设备应用到环境巡查中。
  据介绍,搭载特种设备的无人机可以很方便地加大夜间巡查力度,对辖区内在建工程及重要敏感点,进行全方位飞行监测。无人机搭载红外热成像相机,不受地理情况影响,动静小,灵活性强,可快速直观地了解到夜间工地的人员、车辆、设备的活动情况。此外,相机拍摄视频、抓拍照片,可快速固定证据。
  防止噪声扰民,护航学子高考,合肥高新区这一暖心之举,赢得了园区企业和群众的广泛点赞。
  “细节”中见“大节”。
  在园区绿化、路网建设、学校建设等“细节”上,合肥高新区同样用心用情,不断发力。
  全力建设配套齐全、功能完备、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环境。以“增加绿量、提升品质”为主线,实施绿化品质提升工程,构建分布均衡、结构合理、环境优美的绿地、绿廊和绿网系统。园区绿化覆盖率逐年提升,现已达到45%以上。
  全力推进以创新大道、习友路、望江西路为代表的主干路网和以皖水路、彩虹路、燕子河路等为代表的支路网建设,累计建成通车市政道路约186公里,整改市政雨污水设施210处,完成香樟大道提升、建成区及示范区交通拥堵点整治等改造提升工程30项,持续优化路网,升级服务功能。
  加快园区学校、医院、商业等配套设施建设。已建成交付合肥新七中、合肥高新创新实验中学、创新实验小学、中加国际学校等中小学校、幼儿园20余所,进一步完善了园区教育资源硬件配置,让园区居民子女不仅“能上学”还能“上好学”。
  (四)
  营商环境包括影响企业活动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等要素。
  无疑,优化营商环境是个系统工程。
  为全面、客观、科学反映园区营商环境现状,合肥高新区在全国开发区率先发布营商环境指数报告。2020年以来,高新区邀请安徽大学商学院,连续三年编制营商环境指数,开展营商环境、投资环境、政策环境以及政务服务满意度调查,力求真实准确地评价高新区营商环境建设现状和工作成效。
  基于营商环境指数调研成果,为持续破解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高新区对标长三角一流园区经验,实施营商环境“领跑计划”,重点落实政务服务、要素成本、生活配套、对外开放、创新创业、法治人文等6大方面任务、提出了百余项具体举措,着力提升政府服务功能、培厚企业成长土壤。
  此外,高新区还征集各部门30个工作案例,开展营商环境优秀案例评选,通过企业群众广泛参与和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十佳案例。评选活动既充分发掘了各部门的创新举措和工作亮点,又能激发各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比学赶超”的劲头。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近年来,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和强化双创培育,合肥高新区市场主体实现倍增。园区各类市场主体达到7.2万余家,是2016年的3倍,增长了5.3万家。其中,科技型企业总数突破5万家,国家高企有1900家。园区孵育的上市企业33家,约占合肥全市的一半、全省的四分之一。
  2021年,合肥高新区实现GDP1500亿元,税收收入248.7亿元,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居全国高新区前列、安徽省首位。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
  合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宋道军表示:“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确保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和提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王丹萍)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