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园区 > 园区动态 > > 正文

襄阳高新区:激活人力资源“春水”

2022-07-20 15:52:01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魏昊星 罗丹 辜昌玉 易佳欣 评论:0
  日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智能汽车(襄阳)产业学院2022届毕业典礼在襄阳高新区举行。该学院是襄阳高新区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合作共建的智能汽车产学研合作项目。首批培养的536名本科毕业生中,有200余名进入东风股份、康明斯、比亚迪等襄阳高新区内的企业就业。

  人才是引领发展的“源动力”。近年来,襄阳高新区激活人力资源要素,实施更具竞争力的政策,打造更加系统完备的平台,构建更优的人才发展生态,营造出群贤毕至的发展环境。

  筑巢引凤 打造人才高地

  襄阳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面临着一二线城市的人才“虹吸效应”,为此,襄阳高新区出台完备的人才政策,构建人力资源竞争的比较优势。

  该区出台实施“车城英才计划”和17项配套办法,优先足额安排人才专项资金,保持人才投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区财政每年预算人才专项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2021年对入选襄阳市“隆中人才支持计划”的34个创新创业项目,该区在市级奖励基础上,以“无申请享受”方式1∶1兑现配套奖励资金2850万元。

  通过高标准人才集聚平台的建设,北航研究院、湖北省航空装备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湖北工业大学产业研究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智能汽车产业学院等“大院大所”争相入驻。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31所高校的合作,促成了8个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40个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落地。

  湖北追日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非告诉记者:“我们团队的申报项目入选隆中人才支持计划,累计获得1000万元资助。公司从传统的软起动行业转型进军新能源领域,掌握了光伏逆变器、新能源充电机等多项核心技术,产品出口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依托襄阳(高新)科技城这只“金色翅膀”,近三年该区新引进高层次人才1044名,其中院士3人、国家级重点人才计划专家11人、省级重点人才计划专家6人,人才团队85个,高校毕业生近2万人。

  挖掘潜力 厚植人才沃土

  襄阳高新区拥有16万产业工人。该区向内挖掘潜力,借力政校企合作,把产业工人升级成技术骨干和技能大师。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支撑、学校参与的方式,该区与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襄阳技师学院三所院校签订了政校合作协议,在三所院校设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围绕辖区产业体系,为企业培养、输送人才。

  该区开创性地推行技能人才培养“三单”模式,即企业按需求“点单”、学校按任务“下单”、政府按效果“买单”。此举厘清了政府、企业、市场三者的供需关系,实现了招生即招工、进校即进厂、毕业即就业。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院长程洪涛表示,政校企合作搭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能够为企业精准输送技能人才。

  为了让人才留得住、干得好,该区制定了人才优惠政策清单,高层次人才子女就读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按照属地原则和就近原则统筹安排;组织82名企业高端人才赴德国学习工业4.0的新技术、新工艺;为高层次人才申请“襄才卡”,持卡对象可对应享受落户签证、交通出行、医疗保健、商旅文体等24项服务。

  紧盯项目 化解用工难题

  6月23日,在襄阳高新区举办的一场招聘会场上,比亚迪专区人头攒动,用工咨询络绎不绝。

  落户于襄阳高新区的比亚迪襄阳产业园是襄阳市乃湖北省的重大项目,项目设置岗位1.03万个,其中管理人员152人、技工4200人、辅助类1400人、操作工4540人。10月底设备调试期需用工3000人。

  用工数量大,招聘时间紧。为帮助比亚迪襄阳产业园常态化招工,襄阳市、高新区两级人社部门联合在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设置了比亚迪招聘点位。并在媒体、网站、公众号等“线上+线下”渠道发布比亚迪招聘信息,并组织辖区各镇办、社区广泛宣传发动。

  6月24日,比亚迪学院在襄阳高新区揭牌。该学院由政校企三方合作建立,设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汽车等专业,2022年拟招生100人,为比亚迪项目定向培养人才。

  高新区社保中心调研摸底了解到,今年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有1500名制造、新能源专业毕业生;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有600名汽车、制造类专业毕业生;襄阳技师学院有400名机械专业学生可离校顶岗实习。襄阳高新区已“锁定”这批毕业生,正在协调三所高职院校,为比亚迪项目做定向输送工作。

(图片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责任编辑:陈楠)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