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园区 > 园区动态 > > 正文

武汉光谷“小巨人”新春奋蹄,光芯片“体检”设备覆盖国内80%光通信企业

2023-02-09 16:30:21
来源:湖北日报  评论:0
  新春伊始,武汉光谷,普赛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赛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一尘不染的生产车间内,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普赛斯专业研究和开发光通信、半导体芯片与器件测试的专业智能装备。在光通信有源器件测试、中高端半导体测试应用领域率先国产化,填补国内空白,在国内率先打破测试装备领域被国外产品占领的局面。2021年企业被工信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目前,普赛斯日生产仪器仪表及大型设备30台/套。随着节后客户端陆续开工,订单释放,公司生产线的产量有望陆续提升到50台/套。

  “未来三年,我们仍将以替代国外先进测试仪器仪表为目标,降低国产半导体生产厂商的生产成本,助力解决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普赛斯副总经理马超表示。

  研发“傻瓜式”设备实现一键检测

  光芯片,是通信系统中的基础组成部件。例如手机的面部识别功能,就是靠光芯片实现。手机要在一秒内完成解锁,需要内置光芯片快速达到额定功率,且不能温度过高。因此,光芯片正式“上岗”前,要经过多重测试,合格后才能组装成产品。

  十几年前,国内并没有专门用于光通信器件检测的设备,“国外设备不仅价格高昂,且效率低、费人力。公司成立的初衷,就是要研发适用于光通信产业器件的检测设备。”马超说。车间里,他演示了光芯片的检测过程。

  首先,光芯片被机械臂逐个抓取,放到测试机上进行功率测试。绿灯亮起,即表示光芯片电子参数合格,可进行下轮测试。

  只见光芯片像饼干一样,被整齐摆放在测试机器一层层铁架上,在120℃的高温下“烘烤”8小时,以检测其抗高温性能如何。测试仪器还能模拟低温、高温高湿等多种环境,通过一系列“考核”,光芯片才算合格。

  多年前,国内光通信器件检测只能依赖国外设备。但国外设备是通用性的,不专门针对光通信产业。例如要测试激光器,则需要五六台设备摞起来。而且国外设备只是机器“硬件”,需要国内工程师在上面“写代码”,才能实现检测。

  “我们要研发的,是一台集成软件和算法的‘傻瓜’设备,能够让人一键操作。”马超说。

  2011年,公司初代产品落地,立即吸引了不少企业的目光。“只需购买一台设备,不需要工程师写算法,没有技术背景的人也能轻松使用,并且价格是国外的1/4。”

  之后,普赛斯率先自主研发出集成式BOSA器件综合测试系统,高精度台式数字源表,又推出窄脉冲电流源、集成插卡式源表等多款一站式电性能测试仪表,现已覆盖国内80%以上光通信企业,成功实现国产替代。

  花4年时间捕捉“灰尘”级信号

  能否精确捕捉微弱信号,是衡量精密光电器件测试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若要测量微弱信号,第一步捕捉就很困难,“就像用手去接一粒灰尘,但凡风吹草动,都可能失败。”

  尤其在工厂里,各类电机的运转,设备的启停,甚至人穿着拖鞋走动,都会产生电场、磁场干扰。在信号非常弱的时候,这种干扰会直接将其淹没。

  为此,普赛斯到处“招兵买马”,引进高学历人才,并与高等院校合作,从源头寻找破解之法。“要找到所有干扰因素,再将其一一排除。”马超说。

  例如,针对电子辐射干扰,公司在检测设备上加一个“特制天线”,专门接收外界干扰信号,“吸收了大的,小的自然就过去了。”

  再如,检测设备本身的电路板,长时间工作,会有水蒸气附着在表面,导致漏电,弱小信号则会直接漏出去。于是,研发人员在上面涂一层三防漆,防止潮气进入。

  普赛斯花了4年时间,先后做了18条抗干扰措施。目前,检测产品可精准测量光通信器件的皮安级电流、微伏级电压、纳瓦级光信号,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销售额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

  普赛斯公司创始人黄秋元是武汉理工大学教授,一直从事光通信技术领域的研究。

  2010年,深圳某公司通过科研论文找到黄秋元,委托他开发光模块测试的产品。同年,普赛斯公司在武汉成立,也是国内光通信检测领域首批“下海”者之一。

  凭借多年的科研沉淀,公司成立第二年,黄秋元就带领团队研发出了初代产品。

  国内光通信产业发展迅速,光通信器件不断迭代升级,检测设备自然也要跟上。

  目前,普赛斯服务的行业从光通信、光电子向半导体行业扩展,产品覆盖光通信和半导体领域从晶圆到器件生产的每个检测环节。

  “公司去年交付了1亿元的订单,目前3条生产线也都是满负荷运转,加急生产检测设备,发往华东、华南多个省市。”马超说,近3年公司销售额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

(责任编辑:陈楠)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