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园区 > 园区热点 > > 正文

烟台高新区走好科技创新“先手棋”,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2022-02-08 11:59:17
来源:烟台高新区  评论:0
  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牵头研制出国内首台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雪蜡车;
  绿叶制药新冠疫苗商业化生产项目填补国内基于VLP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空白;
  汉鑫科技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直接登陆北交所的上市企业……
  创新的种子,落在烟台高新区这片沃土,正在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2021年以来,全区2项关键技术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48家,总量达457家,同比增长11.7%;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家44家,总量达174家,同比增长33.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70%,同比增长2.22%……
  跳动的数字背后,是烟台高新区坚持走好科技创新“先手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的生动写照;跳动的数字背后,是高新区多角度、多维度紧握自主创新“金钥匙”,以实际行动激活创新引擎的最好注脚;跳动的数字背后,是努力抢占“制高点”,聚资源、强基础、优生态,想方设法将“科技之花”转化为“产业之果”的高新行动。
  聚力高精尖 科技产品“创新范儿”十足
  新年伊始,芥子生物创始人张屹很忙,POCT科研项目与产品推进计划排得满满当当。
  “一季度我们将拿到第一台生化分析仪的注册检验报告,同时会启动产品试剂盒和免疫分析仪的注册流程。”张屹说,今年将是芥子生物非常繁忙的一年,数年攻关之下,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多个即时检测产品正逐渐迎来收获期。
  POCT,即时检验。在中国,POCT行业发展迅猛。在张屹的带领下,芥子生物团队成员经过四年的研发,已从源头掌握生产工艺,解决了POCT上游原料不可控的痛点,是国内为数不多同时拥有生化和免疫微流控检测平台的企业,相关技术填补省内空白。
  “以首个产品生化分析仪为例,我们实现了通过小型、便携、微量采血的方式,快速得到和医院大型检测设备一样精准的结果。只需在试剂盒上加一次样本,它就可以在10—15分钟内自动完成1到3人份的精准定量检测。”张屹自豪地说,芥子生物的产品以全新的底层技术、设计思路,让传统体外检测产品呈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将广泛应用于基层医疗、急诊、救护车、家庭等场景,助力快速发现和监测疾病,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
  优秀的创新成果,是检验一个企业、一个地区创新能力与创新成效的重要标准。没有硬核产品的支撑,创新终将是水中花、镜中月。
  正如同芥子生物的蓬勃发展,一粒粒创新种子从扎根到发芽,一批批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烟台高新区对科技创新的坚守正在不断结出硕果。
  在烟台高新区,与创新紧密关联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70%,且在不断增长。围绕航天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海工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区培育聚集了一批优质企业和科研院所,一大批高精尖产品从这里出发,奔向“上天入海”的浩瀚征程。
  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3所为例,该所不断升级科研生产体系,提升宇航产品质量与可靠性,2021年先后参与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三号飞船、嫦娥五号等多个宇航型号的研制和发射保驾任务,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2022北京冬奥会配套工程竞技场上,同样有“高新智造”的身影。中国第一台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雪蜡车已经交付,其设计组长单位正是在坐落在烟台高新区的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无独有偶,由烟台钟表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发的北极星智能时钟系统经过层层筛选,被应用到冬奥会3个比赛场馆和交通保障工程京张高铁中。
  这些重大创新成果、亮点科技产品的涌现,绝非偶然。多年来,高新区矢志不渝坚守创新驱动战略,厚植创新发展沃土,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攻关计划,推动高精尖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齐头并进。2021年,全区研发经费内部支出3.7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51%。全区拥有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9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5年位居全市第一。
  引领产业潮流  重大科创平台提质增效
  走进烟台高新区汽车轻量化创新中心中试车间,铝镁合金挤压成形、超高强钢热成形、复合材料成形等智能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行,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11月27日,国家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及装备创新中心汽车轻量化中心正式在烟台高新区揭牌启用,这是全国第8家、山东省第1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轻量化领域唯一一家国家级创新中心。
  据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烟台分公司副总经理邵东强介绍,汽车轻量化创新中心注重功能性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聚焦轻量化材料的成形工艺及装备,开展了超高强钢/铝合金热成形、轻合金挤压成形与超塑成形、复合材料2D/3D成形、异种材料焊接与大功率激光制造等共性技术研究。
  可圈可点的是,创新中心在超高强钢技术领域实现国产化,解决了一系列工艺技术、装备制造等“卡脖子”问题。目前超高强钢热冲压生产线已完成80万冲次、50种200余万件产品的批量化生产验证,服务国内外30多家汽车企业。
  可以预见,这一“国字头”创新平台的落户,必将引领烟台乃至全省汽车轻量化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科创平台高度聚集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在科技成果转化、院企合作对接、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往往发挥着创新“桥头堡”作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创平台载体建设是重中之重。深谙此道,烟台高新区不遗余力实施高校科研院所聚集计划,建成“双一流”高校烟台联络站,强化与国内外高效院所合作,不断密集创新资源、智力要素。
  仅2020、2021两年间,就有山东(烟台)中日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等近20个重大平台揭牌启用。全区8家新型研发机构通过省级备案,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62个,创新平台呈现多点布局、全面开花,无论数量还是能级,都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原始创新在提速——
  2021年,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烟台分所开展了11个1类新药、7个高端制剂新药研发,涉及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目前1个1类新药已申报新药临床申请,3个1类新药进入临床前研究,预计2022年申报临床。
  转型升级在加快——
  烟台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主要从事钻井平台、半潜式平台、海底勘油船等海洋工程设计、研发,在保持传统海工领域优势的同时,近年来更利用这些技术和经验积累,投身深远海装备和养殖技术革新,开发出一系列海洋牧场、海上风电装备新产品,创造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融合发展在提质——
  凭借互联网+、大数据方面的技术优势,烟台中科网络技术研究所构建起精细治理、科学研判、多方协作、共治共享的新型社会治理体系,赋能提升基层社会综合治理的工作水平。目前已依托系统建立了115个城市网格、39个农村网格,收集近5万条标准地址,1千多条九小场所数据,推动社会治理的智慧化、数据化、移动互联网化创新。
  瞄准自主创新 企业成长苗圃“枝繁叶茂”
  提起高端仪器和核心部件研发,东仪光电已然成为创新的“代名词”。
  国内第一家打破国外进口光谱仪垄断,第一家实现光谱仪出口,第一家攻克光学元件衍射光栅关键核心技术……在光电技术领域,这些屡次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的耀眼“战绩”,都来自东仪光电。
  高度重视科技研发和投入,不断突破核心技术,这是东仪集团掌舵人赵珍阳口中不断提及的企业创新发展秘诀。东仪集团有200余名员工,光是研发人员就占30%以上,目前拥有4个省级研发机构:山东省光谱仪及核心部件研发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
  集团积极开展政、产、学、研、用合作,加强研发机构和平台建设,形成了“研究院—专业孵化器—专业产业园”的创新产业模式。“研究院为孵化器提供高端项目孵化,孵化器为产业园输送高技术企业,形成稳定并且持续互动的发展模式,不断推进产品多元化、市场全球化、科研市场化。在推动核心部件研发的同时,带动分析仪器、高端医疗器械、环保工程、核电检测业务等多条产业链交叉融合发展。”赵珍阳介绍,眼下东仪光电产业园区已经聚集了20多家产业链相关上下游企业,推动关联产业共享平台资源,聚集发展,打造全市乃至全省高端分析仪器研发制造高地。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只有提升千千万万个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区域的整体创新实力才能得到增强。在烟台高新区,还有很多像东仪光电这样的高科技企业,依靠自主创新领跑市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领头雁。
  钛金科技是企业深耕创新的又一个典型。在市场需求牵引下,东方蓝天钛金科技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烟台中天连接技术研究院,专注于连接技术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探索研究,先后在紧固防松技术、结构孔冷挤压强化疲劳增益技术、轻量化结构设计和自润滑涂铝防腐技术上取得了突破,部分技术已接近国际上先进水平。
  截至目前,高性能防松技术、结构孔冷挤压强化疲劳增益技术已突破产业“卡脖子”难题,取得了自主知识产权,打破国外垄断,产品已装机验证或得到型号应用。
  聚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烟台高新区还加快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形成了“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功能多样的科技创新创业体系,打造“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梯队。截至目前,全区先后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间,各类孵化载体面积突破100平方米,累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457家、高新技术企业174家,科技创新主体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以创新为帆,烟台高新区正面向未来,全速远航!

(责任编辑:王丹萍)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