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园区 > 园区热点 > > 正文

厚植创业沃土 培育发展硬实力——平顶山高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2022-06-16 15:12:29
来源:平顶山高新区 作者:袁得阳 评论:0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平顶山高新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振市场信心、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拓展开放合作空间,与时俱进创新营商环境举措,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更具竞争力的国家级高新区。在科技部公布的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平顶山高新区综合排名第74位,当年上升14个名,连续5年累计晋升44位次。2021年以来,先后荣获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试点县(区)、河南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国家第二批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单位等荣誉称号。

  “优体制”,打造制度创新“新高地”

  没有制度机制的创新,营商环境就没有合力。平顶山高新区创新工作机制,营造了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先进经验,在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上介绍推广。济南、界首、黄冈、新乡、漯河、南阳、鹤壁等20余家高新区纷至沓来学习交流先进经验。

  完善机制保顺畅。2022年1月9日,高新区召开了第二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动员会,全面启动第二轮改革;1月23日,按照全员聘任制、工资薪酬制、绩效考核制的改革方案,完成所有岗位聘任工作。通过第二轮改革,进一步优化了部门职责、强化了干部队伍,形成了争先创优、比学赶帮的浓厚氛围,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进一步完善“两类三层四板块”的立体架构,优化党工委、管委会工作机构,解决职能交叉、条块分割和多头管理问题,构建“最接近需求、最有效率”的管理体制。

  服务效能再提升。完善“管委会统筹—职能部门落实—园区代办帮办”高新特色三级协同全覆盖服务机制。招商引资阶段,实行领导分包、台账管理,推行“全程代办”“保姆式”服务模式,解决企业“多头跑”现象;项目建设阶段,实行重点项目领导分包和专班服务机制,健全项目督查督办制度,及时疏通堵点问题,确保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取得实效;企业投产阶段,产业园区主任牵头为企业提供产品销路、税费缴纳、产业配套、政策宣传等跟踪服务,实现服务“零距离”。2022年以来,全区共代办服务事项74件,完成率100%。与平煤神马集团、平高集团、平顶山学院等重点企业、院校建立干部交流通道,引进3名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副处级干部到高新区兼任党组成员和副处级领导,协调解决辖区内重点企业的重点项目、重大问题以及产学研合作,更好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实施。

  宣传监督全方位。开设平顶山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政府服务专栏,推介高新区营商环境优势,介绍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建立营商环境建设信息月报制度,收集全区、本市及外地创新举措、优惠政策,每月发布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动态,打造集营商环境宣传与学习为一体的主阵地,让社会关注营商环境,部门落实各项举措,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同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突出抓好涉企优惠政策、监管执法信息、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公开,通过公开促进环境优化。加强优化环境监督员队伍建设,聘请辖区15名企业负责同志担任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形成全社会共同宣传、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提效能”,构建贴心服务“新常态”

  “营商环境的优化关键在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我们要通过工作制度和工作方式减少企业的麻烦,提高自身的办事效率。”平顶山高新区营商办相关负责同志说。

  平顶山高新区聚焦审批服务、企业经营、项目建设等营商环境重点领域,认真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督促行政服务中心、工商、税务、城建和各大园区相关部门提升服务效能,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加强服务队伍建设管理,成立服务专班,推行“1234工作法”,即:1个首席服务员(一对一服务),2个服务重点(早建成、早投产),3个专班人员(招商部、企业服务部、平台部服务无缝衔接),4个服务目标(专利、科小、规上、高企),切实解决项目在洽谈、建设与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做到“真帮”。建立企业大走访制度,推行“园区吹哨,部门报到”服务机制,设立企业档案信息库,深入企业走访,对园区企业生产经营中反映的问题、意见建议,梳理汇总并协调相关部门研究解决;根据入驻企业要求,协调各单位为入驻企业代办相关许可证件,帮助企业尽快投入生产,做到“实帮”。近年来,高新区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成功获批国家第二批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单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覆盖率达到76.9%,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占全市85.7%。

  统一工作平台建设,提高政务服务事项便利度。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置老年人服务专区、政务公开专区、绿色通道服务区,打造优质高效、文明快捷的政务服务环境;成立高新区“一件事一次办”政务服务改革工作专班,梳理高新区“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增设“有诉即应”综合受理窗口,提高企业、居民办事便利度。实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达95%以上。

  “三减一降”,建设项目审批跑出“加速度”。“咱的项目工程规划许可证已经办理完结,接下来的施工许可阶段需要办理的几项审批事项和资料清单,您可以同时申请,这样可以节约您的办理时间成本。”近日,平顶山高新区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来到平顶山港湾石化有限公司皇台徐加油站,对企业办理建筑许可手续进行了“保姆式”跟踪服务。区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局实施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再造,优化办事流程,将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等6项验收事项联合办理,“减少环节”。将办理施工许可材料由13项精简为6项,“减少许可材料”,创新性实现分阶段验收或单体竣工验收模式,“减少验收时间”。推行联合图审,将消防设计审核、人防设计审查等并入施工图设计文件联合审查,相关部门不再进行技术审查,降低企业成本,进一步压缩事项办理时限,全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办理实现“当天申报、当天审批、当天拿证”。

  精准服务靠前站,疫情防控、经济发展两不误。为守好平顶山市疫情防控“东大门”,确保辖区企业创新发展稳中有进,平顶山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经济发展局、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巡防队和六大产业园区工作人员组建“六人小组”,进驻企业开展疫情防控暨万人助万企工作,筑牢疫情防控基层防线。平顶山高新区一支支企业服务小分队把“外防输入”作为疫情防控工作重中之重,指导企业严格落实对外来人员、车辆“查码、验码、扫码”等措施,加大疫情防控、万人助万企等最新政策信息宣传力度,与企业建立长效联动机制,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指导企业进行闭环生产。“六人小组”既保障了防疫工作的“力度”,又带给企业令人安心的“温度”,为企业健康发展、提振产能保驾护航。

  “强监管”,打造安全环境“新标杆”

  企业的生存环境是否安宁,也是营商环境好坏的重要表现。高新区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开展柔性监管、公正执法、信用奖惩、专项整治,为市场主体营造一个开放包容、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良好市场环境。

  加强治安管理,保障发展环境。平顶山高新区公安分局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暨万警助万企”活动,建立警、企联防机制,搭建警企联动平台,将企业安全负责人、保安人员等纳入“警企”微信工作群,定期推送治安防范宣传小常识、展示执法办案新成果和服务经济环境新举措。坚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深化“一企一警”工作运行模式,民警主动进企走访,聚焦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严厉打击黑恶势力、非法集资、金融诈骗、制假侵权等扰乱市场竞争秩序、影响社会发展稳定的犯罪行为,让企业安心干事创业。

  坚持服务与监管并重,保障安全环境。高新区应急管理局通过聘请第三方专家开展“大帮小”帮扶工作,为涉及“两重点一重大”和基础薄弱的企业提供技术指导,确保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可防可控。截至目前,共聘请专家检查企业33家次,组织化工生产企业“大帮小”15家次,为全区企业安心发展提供了安全服务保障。

  “强基础”,打造营商环境“强磁场”

  近日,平顶山高新区轻工路(创业大道至高新大道)正式通车,创造了“当年征迁、当年建设、当年通车”的高新速度。

  完善路网布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高新区通过新建一批“惠民路”,打通一批“断头路”,改造一批“老街路”,改善、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推进“外联内畅”工程建设,先后建成了高新大道、湛南路、长江路等8条四纵四横的主干路网,新增通车里程24公里,实现了农村等级公路全覆盖。

  提升生态环境,园区面貌焕然一新。针对辖区内“缺园少绿”的现象,区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局先后打造了20个多点分布、绿量丰富、景观优美、便民实用的游园,新增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高标准建设公厕7个,逐步实现“出门小游园,散步闻花香”的休闲生态,实现城市绿地数量、品质、生态效益全面提升。

  集聚创新资源,创业氛围不断浓厚。高新区建立市场化服务体系,打造创新生态,连续6年承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平顶山分赛区赛事,筹办平顶山“鹰创华夏”中国尼龙城创新创业大赛,营造良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邀请高校博士团队与企业开展产学研深度交流合作座谈会,搭建企业与高校专家之间“零距离”沟通平台;引进建设高新火炬园、西交大平顶山技术转移中心、猪八戒网平顶山工场等一批优质创新服务平台,实现“人才—技术—平台—产业”一体化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是转变政府职能和政府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平顶山高新区一项项新政策密集出台,一条条新举措接连推出,利于市场主体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越发充沛,创新创业的沃土正在形成。发展实践证明,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平顶山高新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密钥”。

(责任编辑:陈楠)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