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业 > 生物医药 > > 正文

我国科研团队找到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新路径

2023-09-15 09:29:25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吴纯新 田娟 评论:0
  9月13日,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获悉,该院心血管内科汪道文教授团队揭示了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产物中一种特定生物活性物质——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s),可以减轻心肌炎症反应,减少心功能损伤。这为心肌炎的发病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循环研究》杂志发表。

  心肌炎是一种心脏炎症性疾病,被认为是年轻运动员心血管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其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是病毒感染。普通急性心肌炎多数表现为活动后轻微的胸闷心悸不适,严重的表现出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目前,对于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了解有限,缺乏特异性治疗。

  于是,汪道文提出新思路:是否能找到一条主动出击的“抗病毒”治疗路径,增加心脏的“抗炎”能力,以减轻心肌炎症反应和心功能损伤?

  汪道文团队从临床出发,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临床样本,首先揭示心肌炎患者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EETs含量明显下降,这与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EH)表达量及活性增加相关。在柯萨奇病毒(CVB3)诱导的心肌炎动物模型中,也有相同发现。

  汪道文介绍,花生四烯酸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也是人体中含量最高、分布最广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维持机体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上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表明,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EETs有很强的生物学活性,在特定细胞或部位发挥的特异性功能——“抗炎”保护,但它不“稳定”,很快会被sEH水解酶给“消化”掉。如果使用sEH抑制剂,抑制sEH酶活性,减少EETs的代谢,从而间接增加EETs,就可能使其发挥 “抗炎”等生物学功能。

  上述团队在进一步动物和细胞的机制研究中发现,通过抑制sEH或外源性应用EETs使其水平增加,能够增强I型干扰素信号传导并刺激I型干扰素产生,以减少CVB3病毒的复制,显示出抗病毒效应,减轻病毒感染引起的心功能损伤。

  这项研究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应用EETs/sEH抑制剂的抗病毒作用提供思路,sEH抑制剂有望成为补充现有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新策略。

  (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范晓婷)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