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业 > 生物医药 > > 正文

北疆青城:科技“抢春”忙 田间气象新

2024-04-11 09:42:50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张景阳  通讯员 武子暄 评论:0

  近几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浑河滩智能温室项目施工现场,一个连片的设施农业基地正在加紧建设。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内蒙古单体规模最大的智慧设施农业基地。

  项目负责人李永斌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为了实现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农业,我们配套建设了数字管理系统。项目建成后,将为呼市乃至周边旗县的数字农业发展提供新样板。”

  在已经建成的49个大棚中,记者看到,每个大棚都实现了手机一键式种植管理。“大棚内有一个智能温控系统,棚内的电子屏幕会显示各项环境实时数据。管理人员根据数据变化,在手机上就可以对包括浇水、温度控制在内的种植全流程进行操作,真正实现了‘手机点一点,种植轻松管’。”程序管理员程龙说。

  在春耕备播的火热浪潮中,北疆青城呼和浩特市以满满的科技力量让农民提前获得了增收底气和增产动力。

  未雨绸缪 下好备耕“先手棋”

  “这两天,要重点防范大风对设施棚膜的影响。建议紧固压膜线、压好棚膜,风力较大时可将棉被下放至温室腰部……”3月17日下午,呼和浩特市智慧农业科技特派员、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苏利军将最新的气象信息发到45个微信群后,随即提醒道。

  乍暖还寒,苏利军和团队成员密切跟踪研判天气形势及其可能对设施农业产生的不利影响,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信息、设施农业气象信息提示和早春茬定植专项服务内容,并利用微信向该市科技特派员、育苗基地及种养殖户等开展直通式信息服务。

  “今年,呼和浩特市气象局将加快建设农业气象观测站,谋划好国家饲草基地数字化体系建设,统筹喷灌、无人机自动巡航和基地苜蓿长势的信息化。同时,不断加强饲草气象服务技术指标梳理工作,充分结合饲草种植需求,全面提升气象服务能力,推动饲草种植气象服务实现智慧化。”苏利军说。

  连日来,内蒙古武川县藜麦科技小院专家、内蒙古蒙农藜麦产业研究院院长郭占斌,与小院的研究生们就今年的种植计划、试验设置、病虫害防控及精量化水肥管理等方面进行多次研讨和规划。大家认为,得益于去年冬季的降雪,今年的土壤墒情好于往年,应抓准时机,抢墒播种藜麦。

  该小院于2022年正式建成,引进国家、自治区、市县科研人才加快藜麦良种攻关。小院师生通过对藜麦播种设备进行改造,实现了水肥种一体化精量播种,有效减少化肥和种子的浪费,每亩成本约节约50—100元。

  “春耕在即,我们将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做好生产保障,推广藜麦旱作栽培技术,促进机械化耕作质量提高,积极协调农资,提供优质原种。”郭占斌说。

  科技小院“筑巢引凤”,上连科研院所和各级专家,下接生产一线,通过技术转化吸引有实力的企业,从而延长产业链,推动当地产业发展,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科学种植 实现效益最大化

  春节一过,作为全国“百强农技协”的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镇农牧业技术应用推广协会就忙着为农牧民带来一项全新的种植技术——小麦复种大白菜。

  该协会会长田锁锁告诉记者,小麦与大白菜轮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为确保该技术的顺利推广,协会采取了课堂理论培训与田间指导的复合培训模式,教授农民新的播种、施肥、浇水、除草、防虫等关键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该协会去年还为合作社、农户开启了“私人订制”模式,让广大种植户做到种植前有计划、种植中会管理、种植后有收益。今年,订制该模式的种植大户已经有12户。盛乐镇公喇嘛乡公喇嘛村村民陈文斌在尝到甜头后,种植规模由去年的350亩拓展到今年的800亩。

  种子好坏直接影响日后收成。3月16日,在公喇嘛乡的仝喜综合门市部,经销商赵仝喜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储备。“像这个‘种星718’青贮玉米亩产量平均5吨,每亩可增加300元左右的收入。今年我计划推广种植3万亩。”赵仝喜信心满满地说。

  “种星718”是内蒙古种星种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20个玉米新品种之一。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从科研育种源头抓起,精选玉米自交系,选育出适合当地生长的抗旱、耐瘠薄、产量高、抗倒性强的国家一级杂交新品种。“我们今年有4个玉米新品种申请内蒙古自治区新品种审定。”该公司总经理王金玲介绍,他们与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成立了呼和浩特市玉米单倍体创新育种联合体,以加大呼和浩特地区玉米新品种研发力度。

  “我们会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包括保障粮食玉米、粮饲兼用玉米品种的供应等。”王金玲说。

  在呼和浩特市,这样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就有533家。

  数智赋能 助农惠企加速跑

  3月17日,内蒙古中孚明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专家何云飞带队来到呼和浩特市土左旗白庙子镇新营子村,为种粮大户赵全锁的100亩农田更新了物联网设备。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以物联网大数据为依托,推进绿色化、标准化农业生产,整合社会资源,使其向农业产业园区集聚。公司围绕“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建设方针,走出了一条属于内蒙古的乡村振兴之路。何云飞介绍:“这些物联网设备通过卫星将农业生产大数据实时传输到中孚明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大数据处理中心,实现农业土壤监测、农作物生长全周期监管和病虫害防控预警。”

  “去年种了100多亩玉米,净赚了不少,这都是物联网的功劳。”每每谈到此事,赵全锁都笑得合不拢嘴,“今年还要靠物联网帮我过个好年。”

  内蒙古原上草业有限公司作为柠条和秸秆饲料加工企业,一度为初春季节柠条资源的平茬与原地加工裹包发酵、提高产能等方面的难题发愁,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研究员薛树媛从平茬机械选择、除尘、菌制剂喷洒、调制水分、裹包机械配备等方面提供了技术咨询服务。

  “在薛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引进了五征高北灌木平茬收获机,在田间地头就可以直接把柠条加工成饲料,减少了柠条损耗,在提高饲草营养价值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公司负责人赵彬对记者说,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融合发展,让生产跑出“加速度”。

  薛树媛也是呼和浩特市科普专家服务团的成员。2022年,呼和浩特市组建了500余人的科普专家服务团。各领域专家从不同角度为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公务员等五大人群设立了不同的科普主题,打造“点单式”科普新格局。专家利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科技培训、科普宣传,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为建设创新型首府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韩梦晨)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