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业 > 生物医药 > > 正文

麻醉全过程管理助力打赢“生命保卫战”

2024-04-12 09:54:47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张毅力 评论:0

  “我们建立了精准麻醉与围术期多学科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为高危患者生命安全保驾护航。”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主任张加强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近日举行的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张加强领衔的《精准麻醉与围术期脑健康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得2023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近日,记者走进河南省人民医院,探索麻醉领域的科研进展。

  攻关十年结出硕果

  麻醉医生是做什么的?

  “不就是打一针睡一觉,给病人减轻些痛苦。”记者在郑州市街头随机询问十人,得到基本一致的答案。

  “其实,一台手术的成功与否,麻醉环节占很大一部分。”该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教学秘书王婕解释道。麻醉医生需要全神贯注地监视屏幕上的动态线条和数字,这些分别代表着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患者突发大出血、血压下降或者心律失常,麻醉医生必须第一时间发现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稍有疏忽便可能导致安全事故。

  随着手术数量的提升,麻醉后的各种并发症也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张加强告诉记者,我国每年的手术量已经突破7000万台,每年各类麻醉例数预计已超过1亿。随之而来的临床难题逐渐显现: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13%—54%;目前还缺乏有效的脑功能稳态监测手段;同时,防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麻醉技术有待突破。

  瞄准这些难点痛点,河南省人民医院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2018年,该院麻醉科更名,并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这一转变意味着麻醉医生的工作内容从单纯的术中管理扩展到了术前准备、术中安全保障以及术后的全面康复,实现了对患者治疗的全程参与。

  历经10年科研攻关,张加强带领团队在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支持下,取得显著成果。他们在麻醉机制、精准用药、新设备研制、新技术开发、技术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团队已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3件,有效降低了术后谵妄和老年患者手术痴呆发生率,为精准麻醉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科研成果实现产业转化

  麻醉不仅适用于手术,还可以缓解失眠。

  3月29日上午,记者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治疗与睡眠门诊看到,不少中老年患者在门口有序候诊。“这是河南省首个麻醉治疗与睡眠门诊,其主要是用麻醉的方法,使顽固性失眠、疼痛等患者的就医更舒适、更便捷。”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主任医师朱永锋介绍,利用麻醉技术治疗失眠,也是团队成果应用的一部分。麻醉后的深度睡眠和自然的深度睡眠是一样的,可以帮助人们排出脑内的“垃圾”,缓解疲劳。

  “我们还为河南引来一个企业!”令张加强骄傲的是,他们的原创成果实现了产业转化。在2023年全省第十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专场活动上,该团队携专利“微型雾化麻醉器”与广东的一家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协议签订,目前已在郑州航空港区投产。

  国内外200多个团队前来参观学习或长期进修。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带动下,国内数十家医院建立起AICU(麻醉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并推动河南县域麻醉疼痛中心加快建设,让更多患者享受到更加高效、安全的麻醉服务。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张加强介绍,孙铭阳和侯铁柱等团队成员,正在开发适用于儿童的新型麻醉方法。除此之外,团队还着力探索人工智能在麻醉领域的运用,通过开发智能化麻醉和自动麻醉系统,将科技改变生活的理念深入实践。

(责任编辑:韩梦晨)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