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业 > 新材料 > > 正文

干眼治疗有了新路径 我国团队研发纳米酶“刷”掉过量眼表活性氧

2024-04-08 10:55:47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王春 评论:0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黄锦海、周行涛团队与上海理工大学李贵生教授团队携手合作,在国际期刊《先进功能材料》上发表封面论文,提出治疗干眼新策略。

研究成果发表。受访对象供图

  干眼是一种极常见的眼科疾病,临床表现为眼干、眼痛等不适症状,全球发病率在5.28%至33.7%之间。随着电子产品使用频次增加,干眼发病率急剧上升,给干眼患者(如长期电脑办公的白领群体)生活带来巨大困扰。

  黄锦海、周行涛团队从临床问题出发,凝练出关键治疗难点,融合前沿的纳米生物材料技术,该研究基于眼表屏障特点与工程化设计,率先研发出一种超小型(2-3纳米)的铈基金属有机框架(Ce-MOFs)纳米酶,通过模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功能,有效清除眼部过量的活性氧,加速角膜上皮修复,促进泪液分泌和眼表稳态恢复。

  Ce-MOFs纳米酶凭借其超小粒径优势,能有效穿透眼组织,进入常规药物难以到达的深部组织,从里到外更充分地发挥抗氧化作用,实现了无创且高效的干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与转化前景。

  形象地说,干眼患者的眼表在过量活性氧的持续破坏下,宛如一片干裂的“荒漠”。研究团队受“生态园丁”灵感的启发,借助医工交叉的多学科创新前沿优势技术,研制出新型纳米酶“生态园丁”,冲洗掉制造破坏的活性氧,悉心灌溉“土壤”,孕育出新的“绿洲”,恢复眼表本有的生机,这为干眼症的干预提供了新思路。

  黄锦海、周行涛领衔眼科医工交叉创新团队专注于解决致盲性眼病临床诊疗中的棘手难题,通过交叉融合光机电、眼球生物测量成像、纳米生物材料等领域的前沿技术,成功打破了传统诊疗技术局限,创新开发了高效跨屏障递药系统,并融合近红外成像技术,为眼病诊疗一体化的新策略做出努力。此外,创新团队在眼健康创新技术联合实验室(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光正眼科集团共建)持续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合力打造眼科医疗创新高地。

(责任编辑:韩梦晨)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