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业 > 信息技术 > > 正文

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透过AI普惠与鸿沟 探寻社会增益

2024-01-26 15:04:08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罗云鹏 评论:0

  1月24日,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在“2024腾讯科技向善创新周”上发表《相变:下个时代的前情提要》主题演讲,勾勒以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爆发,并论述所引发的产业、社会变革。

  “普惠与鸿沟”并行

  “人类从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就在不断经历相变,当下AI所助推的下一轮相变显然已经身在其中。” 司晓说,“从中国互联网过去20年的发展史来看,普惠与鸿沟几乎都是在同时出现,这一点其实并不矛盾。”

  司晓举例,网约车提高了打车效率,方便了司机和乘客,降低了空载率,费用下降了。但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群体不友好。

  “在 AI 领域的应用肯定也是如此,比如在图片生成领域,尽管对 AI 生成的图片,是否具有‘艺术性’还有一定的争议,但它确实让许多原本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人,拥有了创造艺术作品的能力。”司晓说。

  2023年3月,一部由AI绘制的漫画作品《赛博朋克:桃太郎·约翰》出版发售引起轰动,其创作者Rootport(笔名)构思了故事框架和人物对话,画面部分则完全交由AI在线图像生成器Midjourney生成。

  “从这个角度而言,这不仅是技术的平权,更是创造力或说表达能力,通过图片、动漫来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艺术能力的平权。”司晓说。

  虽然此类平权已不局限在图片、文字的生成,且已在金融、医疗、教育、游戏等场景得以拓展,但AI幻觉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亟待业界通过技术改进和监管评估来缓解其影响。

  司晓亦坦言,“随着幻觉率的进一步下降,普通人通过大模型去要求它同时扮演不同的角色,随时调用各种专家能力,去完成原来一个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事情。”

  记者注意到,当日腾讯研究院所发布《2024数字科技前沿应用趋势》中提及,“通用人工智能渐行渐近,大模型走向多模态,AI智能体(Agent)可能成为下一代平台, ‘AI科学家’有望加速问世。全球已达共识,AI治理将引领我们踏上更智慧、更安全的未来。”

  AI应以人为本

  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2023年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从全球已发布的大模型数量来看,中国和美国大幅领先,占全球总数的80%以上。

  而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超过19个大语言模型研发厂商,其中15家厂商的模型产品已经通过备案。

  “大模型的横空出世将各种能力变成了一种随时随地可调用的服务,看似是模型即服务(Model as a Service),但其本质更像是智力即服务(Intelligence as a Service)。”司晓说,“之前很多人讲过人工智能即服务(AI as a Service),但在这一轮浪潮中,把AI变成I,可能恰恰是这一波人工智能真正变革的本质。”

  回顾过往技术革命,不难发现,技术革新往往带来“大规模失业”这样“古老”的问题。如:内燃机发明后,马车夫做什么?

  “劳动者在技术变革中的出路其实一半在技术身上,一半在我们自己身上。”在司晓看来,“一方面需要看到 AI如何影响我们;另一方面,则需要我们预见,并反观自己如何在变化后的世界找到一个更合适的位置。”

  诚然,如经济学家布莱恩•阿瑟曾在《技术的本质》里提到,技术不是工具或机器,而是一种捕获现象并组合加以利用的过程。

  记者梳理发现,而通过这种“捕获现象+组合利用”的方式,AI正引发产业、社会变革。亦如前述《2024数字科技前沿应用趋势》中谈到,AI加速人形机器人“手、脑”进化、AI+基因计算解读生命密码、数字交互引擎激发超级数字场景、脑机接口从医疗突破迈向交互革命等。

  “未来,AI可以造福全人类、全社会,但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修复可能存在的问题。”司晓表示,“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探寻正确的答案,确保AI技术的发展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社会、文化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

(责任编辑:韩梦晨)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