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潮品 > 新技术 > > 正文

探索可复制推广技术模式,我国启动恶性杂草、稻田草害防控研究

2024-03-19 09:39:53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俞慧友 评论:0

  3月16日,我国“重大病虫害防控综合技术研发与示范”重点专项中的“恶性杂草灾变机制与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稻田草害演替规律与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示范”等两项目,在湖南长沙宣布启动。记者从会上获悉,通过两项研究,有望摸索形成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

  据了解,“恶性杂草灾变机制与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主持。研究主要计划针对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作物田和草原恶性杂草发生广、传播快、成灾重、治理难等产业问题,解析恶性杂草成灾机制并创建可持续治理模式。

  柏连阳透露,项目实施将重点攻关杂草种子库消减、早期智能化识别、抗药性快速检测及阻控、高效精准施药、草原草毒素功能开发等关键防控除害技术,力争揭示不同生态区2—3种重大恶性杂草发生传播和群落演替规律及其与作物互作成灾机制,研发3—5项智能识别与测报技术,探索8—10项抗药性快速检测方法,使杂草综合防控覆盖超20万亩,效率达95%以上,除草剂减量20%以上。此外,项目还着力集成不同典型生态区域、不同栽培模式下恶性杂草可持续防控模式。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稗草、千金子、马唐等是水稻田中存在较为突出的恶性杂草。由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潘浪主持的“稻田草害演替规律与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示范”项目,拟以湖南为核心区域开展研究,着力探明稻田恶性杂草的环境适应性、抗逆性及成灾机制,研发稻田杂草早期智能化识别和预测预报技术装备3项,挖掘杂草抗除草剂的重要新基因20个以上,创制对水稻的除草剂抗性、品质、产量提升有重大应用价值的优异水稻新种质10个以上,示范基地除草剂使用量减少7%—15%。

  (科技日报记者 俞慧友 摄)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