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创业 > 科技服务 > > 正文

2023年度全国青少年创·造实践活动暨第四届青少年文化科技论坛举办 青少年文化科技作品再度亮相故宫

2024-01-17 16:08:58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孙明源 评论:0

  1月13日,在故宫建福宫展厅,来自山西太原小店区育才小学的六年级学生范琳云向观众们展示了一尊约20厘米高的泥塑菩萨像。但奇特的是,这尊塑像没有头,其头部形象由纸板上的投影补全。原来,这个塑像的原型是天龙山石窟第21窟的北侧菩萨像,菩萨像的头部在20世纪流失海外。范琳云和同学们想出了“用投影补全文物形象”的点子,并手工制作了这个融合了文化和科技的作品。

  “由于许多文物对光敏感,我们的‘投影法’还不能用到现实当中。我想在未来发明一种还原度更高,又不伤害文物的投影技术,为这些残损的文物带来新生。” 范琳云告诉记者。

  和范琳云小组的这个作品一同在故宫亮相的,还有数十组青少年文化科技作品。其中既有中小学生的创意作品,也有职业院校学生打造的精美工艺品,还有高等院校科研团队推出与文博相关的高技术项目。本次青少年文化科技作品展以“数字中国 文化传承”为主题,是2023年度全国青少年创·造实践活动暨第四届青少年文化科技论坛的一部分。

  就读于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四学生李永进在展览中拿出了他的得意作品《川迹》。李永进介绍说,《川迹》 是一套紫砂茶具,他在设计这套工艺品时融合了无锡本地的传统陶瓷技法和审美元素,茶具表面有一条条类似河道的凹痕,有刚劲之姿又不失柔美之态。李永进说,这套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现代作品具备规模化生产以及商业化销售的潜力。

  参加论坛“少年说”活动的学生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彭泓博在演讲中介绍了其所在团队如何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应用到智慧博物馆文化叙事中。“依托博物馆原有的海量文物数据,我们对博物馆藏品、文化和数据等内容进行解析和整理,构筑博物馆的数字信息平台,为每一位游客提供独一无二的游览体验,让文物开口,让史实重现,让观众穿越时空近距离与文物进行对话,多维度多层次地展现文物蕴涵的底蕴。”

  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碧涌在出席论坛时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重塑人类社会发展图景。去年以来,科技日报社开展了‘以创新文化软实力涵养科技硬实力’的重点问题调研,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如何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今天把这些调研结果和大家分享,就是希望青少年坚定创新自信,早日成长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建设科技强国的舞台上建功立业。”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在论坛上表示:“故宫博物院将继续结合新的时代特点,深入挖掘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更多数字文化内容走进公众生活,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以数字科技助力文化基因代代传承。”

  作为全国科技活动周重大示范活动,科技日报社主办的全国青少年创·造实践活动已经举办了七届,每年都吸引成千上万的学生参与,形成了“追求真实、注重协作、关注社会”的赛事特色。青少年文化科技论坛由科技日报社和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坚持“传承、创造、融合”的理念,力求用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