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推荐 > > 正文

笃定科技图强 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火炬闪耀厦门特区

2022-01-04 09:11:25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符晓波 评论:0

  在12月举行的庆祝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系列活动中,一批涵盖新能源、集成电路等领域重大项目在厦门火炬高新区集中开竣工和签约,为厦门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同时也是厦门火炬高新区建设30周年。一路同行,厦门火炬高新区从岛内不足1平方公里的“试验田”起步,到如今“跨岛发展,一区多园”,成长为厦门经济特区创新驱动的主引擎、人才产业聚集高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也是厦门发展的精彩缩影。

  打造科技创新主引擎与经济特区同频共振

  眼下,位于火炬(翔安)产业区的茂晶光电VR光学镜头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该项目建筑面积 12.6 万平方米,总投资 20 亿元,建成后将用于 VR 镜头研发、生产,为世界百强数码科技企业提供关键组件支持,预计产值达 20 亿元以上,将推动产业升级换代,进一步补强厦门市计算机与通信设备产业链。

  作为在厦门火炬高新区扎根近 30 年的玉晶光电旗下全资子公司,茂晶光电在 VR 光学镜头领域已深耕多年,是全球第一大VR光学镜头供应商。

  “随着元宇宙热潮的来临,VR 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该项目是公司加快布局VR领域的重大举措,与之前的产线相比,新建的产线不仅技术更尖端,自动化程度也将更高。" 玉晶光电副总经理陈志明说,玉晶光电在厦门多次增资扩产,不仅源于公司的快速发展,也是对厦门营商环境的认可,“项目8月份确定场地,10月竞买获得地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拿到产权证,为企业赢得了市场布局的宝贵时间。”

  这样的速度背后,是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魄力。30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勇担火炬探路使命,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为厦门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抢占发展制高点。

  相比全国其他副省级城市,厦门经济体量偏小,全市仅1700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近六成又被划入生态控制区。1991年3月,厦门火炬高新区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也是全国3个以“火炬”冠名的国家高新区之一。该走怎样的发展之路?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通过提供先进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政策服务,吸引科技人才、研发机构来特区落户,让高新技术得到孵化,开发成产品,转化为商品,实现产业化。”时任厦门市副市长蔡望怀谈起厦门火炬高新区创建之初记忆犹新。

  面对彼时厦门科技实力薄弱、建设管理经验不足等现实情况,火炬管委会第一次会议提出“高新区的管理经验模式要形成与生产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放手让一切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新科技和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实践证明,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紧盯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走“小而精”的精细化发展之路,是激发厦门比较优势的正确之选。这里诞生厦门第一条千亿产业链,成为戴尔、ABB等跨国公司入华首选,成为福建省第一个企业数破万的开发区……

  做好“高”“新”文章 走“小而精”发展之路

  如今,厦门火炬高新区汇聚超过1.4万家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00多家,生产总值从1.46亿元到超过3000亿元,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2%以上。

  “高”和“新”,是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的灵魂。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放在首位,持续创造“从0到1”的原始创新,推进从“1到N”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电力电器等一批高能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成为福厦泉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跻身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

  不久前,厦门史上投资最大的单体高科技制造业项目——厦门天马第六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项目全部完工。这一国内最大、全球最先进的柔性AMOLED单体工厂,总投资480亿元,项目投产后将带动引进发光材料、光刻胶、高端装备等高端配套企业集聚。

  “在厦门火炬高新区的见证下,不断超越自我,闯出一片发展新天地。”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磊说,公司10年前落户高新区,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先进的低温多晶硅单体工厂,自2017年第四季度起,持续保持低温多晶硅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总经理王磊说,厦门天马累计实现总产值700余亿元,实现利税70余亿元,累计申请专利3000余件。

  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滕达介绍,美亚柏科于1999年在厦门软件园一期成立,创业初期只有几名员工,起步艰难。得益于当时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和厦门市科技局的引领和支持,团队在厦门软件园一期的地下车库里,手工“敲”出了中国第一代电子数据取证产品。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美亚柏科已经发展成为拥有4000名员工的国内电子数据取证行业龙头和公安大数据领先企业,是网络空间安全及社会治理领域“国家队”。“厦门火炬高新区通过实施各项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正因如此,我们才有能力做到连续十年研发投入占比超17%。”

  30年来,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区落户成长,演绎着生动的创新创业故事。高新区五大主导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群,成为厦门千亿产业链群最主要的载体,为厦门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加快布局创新平台 政策激荡力度空前

  2021年,火炬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1-11月,高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全社会固投301.41亿元,增长20.4%。实际利用外资33.06亿元,比增11.4%。新净增注册企业数4116家,较去年同期增长54.2%。

  高新项目相继落户是火炬高新区科学布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结果。从2009年在福建省率先实施人才“515”工程,到2012年推动修订《厦门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再到2017年“创新十条”“智能制造十条”、2019年“创新新四条”“免企业申报”以及2020年“创新十九条”等政策,30年来,火炬高新区围绕园区优势产业、重点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建设和拓展高水平孵化器,通过创新扶持模式,培育一批批优质企业。

  不久前,厦门火炬高新区在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基础上,扶持力度再度加码,出台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10条政策措施。通过对企业在研发投入、技术改造、空间载体、人才保障、基金投资等方面给予精准滴灌,给予符合条件的每家企业连续三年的滚动培育,帮助其更快成为支持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锐力量。

  为了让高新技术人才留下,高新区从解决实际困难出发,为青年人才提供购房、子女就学等多重优惠政策。正在规划建设的超1000亩人才社区将为青年人才提供3万套功能完备、产权完整、拎包入住的高品质人才住房。

  “形象地说,我们就是当好园丁,厚植创新创业的肥沃土壤,精选优质种苗,提供充足养分,使企业能够有发展壮大成参天大树,焕发勃勃生机,实现大企业顶天立地、优质科创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厦门火炬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恰逢火炬高新区建设30周年,如何奋进新征程,再创新业绩,是所有火炬人共同面对的时代命题,也是必须做好的一份答卷。

(责任编辑:韩梦晨)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