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要闻 > > 正文

职普融通: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双向奔赴”

2023-02-16 09:19:51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苏菁菁 评论:0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一个重要的改革方向就是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

  职普融通,指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两种教育类型之间的相互融通,意在打破教育内部壁垒,实现两类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模式同携、教育成果互认。随着基于我国国情的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职普融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顶层设计中的热点问题。

  内涵:横向渗透与纵向贯通

  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相互融通,是我国长期以来教育改革的明确指向与重要内容。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职普融通逐渐成为教育体系建设、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话题。

  2年5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其第十四条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职普融通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确认。

  “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可以从横向渗透和纵向贯通两个维度来理解。其本质就是立足大教育观,跳出职教办职教,破除将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完全分离、相互排斥的闭合系统这样狭隘的类型观。”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工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所长陈衍说。

  陈衍指出,横向的渗透,指相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的相互渗透。例如高中阶段的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高中教育的相互渗透,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高等教育的相互渗透;而纵向的贯通,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的交错衔接,例如在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架设“立交桥”。

  陈衍认为,已有十年的职普融通实践,可划分为学校融通、班级融通与课程融通三种形式。

  “学校融通往往涉及两个层面,一种是职普两个独立主体的学校,实施联合办学、交叉融通。而另一种模式则是独立设校,举办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体化的综合高中。”陈衍说,“此前,综合高中更多依托中职学校举办,在办学过程中常常出现了职业教育普通化的现象。一些学校最初从中职学校转变为综合高中,但最后事实上成为普通高中,这样就失去了设立综合高中的意义。”

  职普融通班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在班级层面融通的常见形式。“实际上,有些地方10年前就已经办过职普融通班,往往采用同地区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结对的方式。这种融通班一般也都办在中职学校,而不是在普通高中。”陈衍说。

  课程的融通,常见于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相互合作,丰富彼此课程内容或相互推进彼此的课程改革。“例如浙江等地推进选择性课改,就将课程融通作为职普融通的重要方式。课程融通会经历课程叠加、渗入、统整等不同阶段。我曾带领团队做过专门调研,从结果来看,中职学校为普通高中提供融通课程的数量一般占到七成以上,普通高中参与中职课改的门数占比较低。”陈衍说。

  困难:职业教育的“单相思”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各地不断针对职普融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但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的“单向奔赴”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目前一些职普融通班,更多办在中职学校,开设的却多是普高的课程。中职学校在普通文化课方面的师资力量本就有限,这样中职学校整体的压力就比较大。”陈衍说,“在进行课程改革时,例如互派教师、互设课程,我们也发现普通高中的积极性也远远低于职业学校。”

  中职学校“单向奔赴”普通高中,普通教育界对职普融通的热情低于职业教育。不仅如此,在社会层面的教育选择中,普通教育仍是首选。

  陈衍指出,在职普融通中,两种教育类型的不平等性仍然存在。“一些职普融通班,实质上是增加了中职生向普高流动的可能性,但普高生流向中职的情况较少。很多学生与家长将职普融通班看作进入普高的跳板。”陈衍说。

  职普融通政策设计的初衷,是希望搭建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公平对话、相互交流的平台,促使形成四通八达、可进可出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目前来看,学生从普高分流向中职的意愿是没有达到的。”陈衍说,“而且中职生如果想流向普高,往往需要进行选拔考核,只有成绩优异者才能进入到普高,但是普高的学生总体上可以无条件地转入到中职学习,这些事实一定程度上矮化了职业教育,更加强化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双向奔赴”中,资源与课程融合是重要一环。陈衍认为,目前,职普融通在课程层面,更多是门类的叠加,融通的质量尚待提高。职业教育一些新增文化课程与原本的专业课程缺少合理的安排与规划,而普通高中在增加职业方面的课程时,大多关注文化素养类。整体而言,距离真正的课程融通还有差距。

  此外,评价效果上的脱节也是职普融通难以“双向奔赴”、得到认可的重要原因。⠼/span>“毕竟普通高中最后以高考录取率作为最终评价,每年年底学生也要参加学业水平测试,所以师生留给职普融通实践的精力与热情就比较有限了。”陈衍说。

  未来:探索新模式,完善职普学分互认

  《意见》强调,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

  “让受教育者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是职普融通的主要目的,也是新政的核心。”陈衍说,“推动职普融合发展,未来需要加大各类模式的探索与落地,首要的是完善职普学分互认制度。”

  完善职普学分互认制度是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奔赴”的重要途径。

  “学分互认制度是指大家学有所认、学有所用。在任何学校中,学生学习所获得的学分和绩点,可以在其他类型的学校里得到真正承认。”陈衍介绍说,“一些欧洲教育系统之下的学校,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前提是建立一个国家统一的资格框架,以此使学分在同一层级、不同类型教育中得到及时转换和长期积累。这种学分互认、资格相鉴事实上加强了学生学业的选择权和职业的自主权,使教育的包容性增强。”

  陈衍认为,鼓励各地继续大力探索职普融通的各类模式,积极试点,是实现职普融通“双向奔赴”的重要路径。“这样既满足中职学生对于科技素养、人文素养、自身发展等方面的需求,也满足了普通高中学生在技术技能积累方面的成才的需要。”陈衍说,“我们有信心看到相互渗透式、相互合作式、共同课程式、专业体验式、生涯指导式这些职普融通模式改革的‘开花结果’。”

  从2021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的“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到2022年新修订《职业教育法》中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再到《意见》中“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国家近年来密集出台多份文件,既在顶层设计上明确了职普融通的重要性,也在基层实践上保障了职普融通的方向性。

  “原来只是一些地方的个别试点,现在进入到一个‘百花齐放、百树竞艳’的新阶段。两办《意见》明确指出,包括职普融通在内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鼓励各地先试先行、率先突破。”陈衍说,“这些利好政策,让职普融通的试点改革有了实践载体和制度环境,冀望形成一批在国内和国际可复制、可推广的职普融通新经验和新范式,建立新标准,稳住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盘,实现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