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要闻 > > 正文

航天极端环境防护研究获重要进展

2023-02-20 10:32:20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占康 科技日报记者 付毅飞 评论:0

  面对微重力、强辐射等航天极端环境,人体会有怎样的应激响应,如何进行防护?记者从2月17日举行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航天极端环境机体应激与防护策略”年度进展汇报会上获悉,我国相关研究获得重要进展。

  据该项目牵头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李英贤介绍,项目启动一年来,结合载人航天发展需求,建立了航天失重和辐射损伤的复合模型,利用先进组学技术系统性地解析了航天特因条件下敏感器官变化特征及内在机制,建立了相应的风险评估模型和健康监测的新技术,并提出了新型防护手段。

  据介绍,航天员在太空面临微重力、高辐射、密闭隔离等多种复杂极端环境挑战,由于对极端环境条件下机体变化、损伤的认知有待不断深化,预警体系和防护措施不足,容易造成机体损伤和作业能力大幅度下降,从而影响任务的完成。因此,极端环境条件下机体的损伤防护是载人航天关注的重要方向。

  该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部资助的首个特种医学领域重大项目,其针对极端环境机体应激的变化特点,从系统调控角度揭示极端环境应激下机体关键器官/系统的响应特征、变化机制及交互作用特点,确定预警和对抗防护的靶点,建立预防和诊疗的新技术体系,形成针对极端环境应激防护的有效策略。

  项目组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苏州大学和陆军军医大学优势团队组成。牵头人李英贤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航天基础医学与应用研究,尤其是在失重性骨丢失、心肌重塑的发生机制与对抗防护中取得过一系列原创性成果。

  中国航天员科研中心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系统的主体建设单位,既是航天员系统、航天医学实验领域、航天器环控生保系统研制试验任务的承担者,又是中国航天医学工程学科的主要缔造者和建设者,同时也开展面向载人航天后续任务的航天医学和工程相关基础问题研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

  本次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主办、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承办,国内多位院士、专家聚焦特种医学领域研究开展了深入研讨。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