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要闻 > > 正文

国家区块链技术(能源领域)创新中心成立 聚焦能源数字化

2023-05-29 16:14:01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张伟 评论:0
  本报讯 (记者 张伟)5月29日,在2023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区块链+隐私计算发展论坛上,国家区块链技术(能源领域)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这是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后,在国民经济关键领域布局的首个国家级行业创新中心。

  今年5月初,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在京正式运行,明确要加速建设超大规模区块链算力集群,构建由省市级骨干节点网络、行业应用节点网络组成的国家区块链算力网络,同时在能源、金融等一批国家关键领域建设区块链行业创新中心,在我国数字经济高速发展、运行活跃的重点地区建设区块链区域创新中心,以“国家主链”拉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悉,此次率先成立的能源领域创新中心由中国华电集团牵头建设,将充分发挥我国自主创新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的性能优势,打造融合能源特色、全球领先的区块链行业创新平台,满足大规模场景应用,培养高水平人才,为国家能源安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揭牌仪式现场,中国华电集团物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毛科介绍,作为一家特大型能源领域中央企业,华电集团全球发电装机规模1.91亿千瓦,涉及供应商10万余家。近年来,华电集团落实国家科技创新和数字强国战略,加快推进数字化赋能产业升级,全面提升发展质量。

  毛科表示,区块链技术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华电集团依托“长安链”,持续探索区块链技术与能源行业场景的融合应用,建成“物资采购链”,加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超过10万家供应商提供便捷高效、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该项目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的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项目。“如今,我们牵头建设国家区块链技术(能源领域)创新中心,要全面发力能源行业数字化应用,完善升级数字化底座,为国家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力支撑。”毛科说。

  据介绍,国家区块链技术(能源领域)创新中心将围绕行业创新平台建设,综合性人才引育和成果转化,行业高端区块链智库构建等三方面开展建设。在行业创新平台建设方面,中心将打造融合能源特色的、全球领先的区块链支撑性行业创新平台,满足大规模场景应用。

  在综合性人才引育和成果转化方面,中心将培养集聚一批通晓自主创新区块链底层技术、熟识能源领域业务应用需求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聚合行业区块链应用生态,带动能源行业的创新应用发展,实现能源产业数字化升级转型。

  此外在能源行业高端区块链智库构建方面,中心将积极参与能源行业的相关数字化应用标准、规范设计,提升核心科技创新能力,为能源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平台服务拓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本次论坛齐聚了一批领域内高水平科学家和产业界人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未来区块链与隐私计算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郑志明作专题报告,分享区块链发展趋势。郑志明表示,区块链是实现数据共享与多方可信协作的基石,要基于区块链构建局部到全网的可信生态空间。他指出,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的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具有性能领先、开源开放、灵活装配、高效易用等优势,将持续助力中国特色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健全与完善。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表示,工业互联网为区块链应用开辟了广阔空间,区块链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也取得了积极进展,要深化区块链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研究院期待运用“长安链”,在推进大数据确权等领域,发挥区块链和隐私计算的价值。

  中信集团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张波分享了中信集团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张波表示,中信集团将加速推进区块链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与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合作,主动融入覆盖全国的跨领域、跨行业、跨体系的区块链技术生态圈。

  国家能源集团数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会军介绍,国能集团依托“长安链”打造“国能链”,正积极融入国家区块链新基建,快速融通数据资源,搭建区域、领域、行业标准化的“区块链+能源”服务,打造区块链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提升能源产业链的运行效率。

  中国建筑集团科技与设计管理部一级专务张晶波表示,中建集团通过区块链底层平台、支撑服务平台和专用的硬件加速设备,搭建基于“长安链”底层、适合建筑行业的“中建链”区块链基础设施,将全面提升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腾讯公司副总裁刘勇表示,腾讯一直致力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以“长安链”为核心,打造了完整的区块链产品矩阵,在国内多地开展应用实践,打造可信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助力实体经济数字化升级。“我们坚持以‘长安链’为核心,加速释放和共享这项技术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为用户、产品、社会带来更大的福祉。”刘勇说。

(责任编辑:韩梦晨)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