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要闻 > > 正文

科技集群成科技产业发展重要承载地

2024-04-27 11:07:41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叶伟 评论:0
  本报记者 叶伟

  4月26日,以“集聚科技力量 引领城市发展”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全球科技集群创新论坛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行,政府官员、国际组织代表以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科技集群的创新模式、发展路径以及未来趋势。

  “培育科技集群成为各国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提升国家创新和产业发展能力的关键之举。”科技部副部长林新在致辞中表示,未来,我国将根据国家战略布局、市场发展趋势,培育更多的带动发展的科技集群。

  科技集群在科技创新中至关重要

  科技集群是指发明人和科学作者密度最高的地理区域。为什么要发展科技集群?其呈现具有什么特征?

  “科技集群是创新要素的汇聚地、科技创新的引领地、新兴产业的风向标,是地区发展的活力所在。”林新表示,当前,世界进入大科学时代,科技创新呈现出更多的学科交叉、更加跨界融合、更多开放协同等新特征。科技集群在实现科技创新的大组织、大分工、大协作方面,发挥规模集聚效应的作用更加凸显。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助理总干事马尔科·阿莱曼表示,科技创新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都是一样。全球科技集群都是全球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都有着突出表现和贡献,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马尔科·阿莱曼的观点也得到了北京市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认同。“作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科技集群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北京市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表示,在科技变革日新月异、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的时代背景下,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对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增进各国人民福祉、提升全球治理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科技创新集群是科技创新的沃土,具有良好创新生态。”中关村发展集团总经理李妍分析说,全球科技集群创新呈现三大特征:第一是技术与产业的跨界、科技与场景的融合,科技集群成为科技创新成果测试和应用的承载体;第二是企业出题科研院所答题联合攻关,成为突破关键技术新范式;第三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对提升科技集群创新能力越来越重要。

  我国科技集群数跃居全球第一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发展,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多个区域重大战略,积极推动科技集群化发展。

  “我国陆续推动建立高新区、创新城市等科技集群,并取得显著成效。”林新说,2023年,178家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全国60%的科创板上市企业,园区生产总值达到18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达到14%。

  林新表示,同时我国加快建设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建设,以及成渝、武汉、西安等区域科技创新建设,以科技集群引领带动区域和国家创新发展。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4个,首次跃居全球第一。其中,深圳—香港—广州、北京、上海—苏州三个科技集群位列全球前五位。科技集群成为科技与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

  作为全球五大顶级科技集群之一,北京在建设科技方面表现亮眼。于英杰说,近年来,北京加快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力推动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创新发展。北京汇聚了中国1/3以上的部属高校、近一半的两院院士、约1/4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以及数量位居首位的国家级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同时平均每天成交23亿元技术合同金额,诞生337家科技型创新企业。此外,培育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医药健康、集成电路等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政府精心的规划布局以及政策的有效实施。”马尔科·阿莱曼说。

  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新路径

  目前,全球科技集群蓬勃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韩中科学技术合作中心首席代表直言,研究院所的研发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不利于科技成果产业化。

  针对全球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会人士表示,要因地制宜探索全球科技集群创新发展新路径。

  马尔科·阿莱曼表示,在发展科技集群这个过程中,当地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尤为关键。“我们希望政策制定者发现这项工作的价值,认识到多元化政策体系对成功培育科技集群的重要性。”

  徐幸我表示,人才对于发展全球科技集群至关重要,需要政府、高校院所、企业合作,培育出更多高素养的人才。同时,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构建开放性的科技集群。

  我国应如何培育发展科技集群?林新表示,要强化创新策源地,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把科技集群打造成为创新发展的动力源;加强区域协同,建立一批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为引领的重点城市群,形成高效协同、各有特色、优势互补的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格局;扩大开放合作,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构筑全球技术转移网络,促进全球创新要素高效流通,把科技集群打造成为全球创新合作的枢纽。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