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电子报 > > 正文

2025年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将超百万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人才是关键
2022-04-04 05:00:00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李洋 评论:0

  本报记者  李洋

  我国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快速壮大,规模已达69万人;国家经济职称系列增设知识产权专业,全国50多所高校建立知识产权学院……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将持续扩大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规模、优化层次和结构,实现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人才超100万人的目标。

  持续扩大人才队伍规模

  知识产权人才是发展知识产权事业和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最基础、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

  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知识产权高素质人才,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印发《知识产权人才“十四五”规划》,持续扩大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规模,优化人才队伍层次和结构,提出构建“4+1”知识产权人才体系,重点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公共服务、国际化4支重点人才队伍和审查注册一支基础人才队伍建设,使知识产权“人才链”覆盖知识产权工作全链条。

  “我们以‘三职联动’为目标,畅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评价和成长的职业化通道。”国家知识产权局人事司一级巡视员丰兆龙表示,我国将加快推进设置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强化面向职业的知识产权教育。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职称制度改革,完善面向职业的评价体系。推动在重点区域建设高水平知识产权人才高地,探索设立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优化知识产权智库、专家库、人才库结构等,促进面向职业的知识产权人才发展,满足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根据《规划》,以6个工程项目作为培养各级各类知识产权人才的总抓手,“点线面”结合推进“十四五”时期人才工作,确保《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实现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人才超100万人的目标,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全面强化人才培养力度

  “近年来,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力度全面强化。”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 衡付广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成立四届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发挥专家智库在理论研究、政策解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持续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累计评定165所国家级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学校。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有超1400所学校近200万中小学生接受了知识产权教育。

  同时,知识产权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50余所高校建立知识产权学院,上百所高校开设知识产权专业;全国成立26家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建成,形成辐射全国的现代化教育培训网络。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主任孙玮表示,作为国家级知识产权培训机构,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已经成为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宣传普及教育、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对外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远程教育方面,已经累计在全国建立24家子平台、220余个分站,拥有线上课程570余门,培训总规模突破900万人次。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有效满足社会公众学习需求,我们加大课程供给力度,组织录播培训1200余期,直播培训150余期,有力缓解了知识产权培训的供需矛盾。”孙玮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聚焦新领域、新业态等知识产权新问题,积极应用远程教育新技术,推进精品课程开发和优质师资培训,力争将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打造成国内重要的知识产权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文化交流平台。

  积极推进职称制度改革

  职称制度改革有助于不断提升我国人才从业水平、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为推进知识产权领域职称制度改革,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职业分类相关工作,2015年,国家新版职业大典新增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类别,标志着知识产权相关职业身份在国家层面得到正式确立。

  2019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深化经济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在发展势头良好、评价需求旺盛的知识产权等领域,增设新的专业”。2020年,知识产权专业正式纳入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科目,极大地完善了知识产权人才评价制度,对于团结凝聚各类知识产权人才,促进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人才职业发展和队伍建设,激励和保护全社会创新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丰兆龙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扎实推进全国知识产权职称工作,组建专家组,编制考试大纲和相关教材,配合开展全国知识产权职称考试工作,推动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向更加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国中级以上(含中级)知识产权师数量将达到2万人。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