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电子报 > > 正文

强联智创:让人工智能打破脑卒中魔咒

2022-05-23 13:00:00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王查娜 评论:0


强联智创获得2020年度最具投资价值医疗健康企业及医疗机器人与数字医疗榜TOP10  图片来源:强联智创

    王查娜

  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表示,中国人群总体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以39.3%的比例,位居全球首位。每5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卒中。在巨大的健康威胁下,大众期许科技的力量能打破脑卒中这个魔咒。

  2021年4月,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款重磅产品颅内动脉瘤手术计划软件,获批进入NMPA三类注册证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绿色通道。强联智创产品的过审,将有机会改善现有脑卒中诊疗环节。此前,强联智创获2020年度最具投资价值医疗健康企业及医疗机器人与数字医疗榜TOP10。

  2021年7月,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办的首届应用算法实践典范BPAA总决赛中,强联智创作为深耕脑卒中智能诊疗的龙头企业,一举拿下医疗赛道组的冠军,再一次证明自身实力。

  在国内此领域完全空白的状态下,杀出一条突围之路,实非易事。强联智创的创始人兼董事长秦岚凭借多年的执念,坚守中国本土企业的科技创新之梦。

  抓住AI医疗风口

  有医学背景出身的秦岚,在脑血管病、神经领域,从读书到工作以及创业有将近20年的探索。她说:“读书期间,我在神经内科研究脑血管病,这种病的主要患者是老年人。每天医院里很多患者瘫痪进来瘫痪出去,我们安慰患者减轻病痛,却无法治愈他们。那时候没有好的解决方案,是我离开医院的主要原因。”

  离开医院后,秦岚在强生任职近10年,有着5年的销售经验,4年半的全国专业教育与市场部管理经验,曾获亚太区销售冠军和多次中国区年度销售冠军,在神经介入领域积累了足够多的资源。

  离开强生的秦岚,跟她在强生共事多年的同事刘文哲合伙创业,先是注册了一家医药和器械的代理和营销公司,丰富的营销经验和管理能力让这家企业做得风生水起,然而他们并不满足于此,因为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通过AI技术助力脑卒中诊疗,让更多患者受益。

  据了解,卒中疾病发病突然且发展迅速,加之神经介入手术复杂度高,成熟技术少,导致了当下卒中诊治困难重重,急需符合临床需求的人工智能产品赋能。而随着老龄化的演进,中国的卒中疾病呈继续快速增长态势。

  强联智创成立于2016年9月,专注于脑血管病,致力于通过数字技术实现脑血管病的智能诊疗。目前,强联智创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脑卒中智能诊疗平台,与宣武、天坛、长海、华山等全国最顶级医院的神经科临床中心密切合作,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从筛查、诊断到治疗、随访的全病程智能服务。

  秦岚说:“随着医疗AI进入3.0时代、医疗监管逐步明晰和放开,越来越多的企业可以在医疗的商业化落地上取得非常好的发展。医疗AI商业化落地场景是完全打开的,它不局限于影像、门诊、急诊和病房场景,还可以渗透到院外的随访及院前的筛查。对医疗AI最大的挑战,实际上不是技术,而是在不同的场景下商业逻辑是否能跑通,是否可以找到付费方、影响付费方。”

  “其实最初我们不知道它能变成什么产品,但是我们熟悉行业,了解制约这个行业发展有什么样的痛点,比如为什么有的手术小医生做不了,只有大专家能够做,他们相差在哪儿,临床痛点在哪儿。”强联智创在研发基础上具有先天优势,原本就与众多医院保持良好关系,抓住了人工智能的风口,开始发力产品研发,解决行业痛点。

  秦岚记得,强联智创的辅助AI技术第一次在手术台验证,是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行。“作为一个从0到1的技术,我们第一次验证时,医院方找了相对较难的病例,他们殷切地想验证AI技术在实际工作中有多大作用。我们的AI技术给出的方案,当时的主刀医生认为和他们脑海中的方案一致,他们说那我们试一下,没想到最终手术很成功。”

  做前人未有的技术创新

  据介绍,强联智创已研发出多款智能辅助产品,可覆盖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多种疾病的全病程。秦岚表示:“我们从治疗的强痛点切入,并向前延展到诊断和筛查端、向后延展到患者随访端,最终实现全病程的智能辅助诊疗。”

  2021年4月,强联智创首款重磅产品颅内动脉瘤手术计划软件获批NMPA三类注册证创新医疗器械审批绿色通道,该软件是诊断+治疗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将医疗AI的触手从诊断扩展到了治疗和随访等环节,同时也增加了该公司研发和运营的难度。

  有了AI的赋能,不仅能够大幅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射线辐射量,还能提供手术成功率、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之前医生是完全凭经验手术,有了手术计划软件,就相当于给汽车配备了智能导航系统,通过算法的模拟,帮助医生进行手术前的规划和手术中的治疗。

  秦岚说,作为国内首创,他们想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与白种人较为平直的脑血管相比,亚裔人种的脑血管更加弯弯曲曲,所以我们的脑血管手术难度更大,这也是为何在这个技术领域没有欧美国家在做的原因之一。”

  神经介入手术复杂,操作难度极高,被称为“介入手术皇冠上的明珠”。而其中最大的手术难点就是微导管三维塑形,业内普遍认为如果能做好微导管塑形,就降低了手术50%的难度。

  针对这一难点,强联智创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顾宇翔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张鸿祺教授,共同开发了多种复杂算法,最终实现微导管塑形的仿真模拟。以往医生需要两个多小时才能完成的手术,在AI的辅助下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大幅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也降低了年轻医生的操作门槛。

  秦岚说:“我们从创业开始并不是从技术的角度出发,而是就临床所需来研究产品,去解决医生真正需要解决的难题,缩短大专家和小医生之间的差距,用AI辅助的方式解决介入手术的核心技术。”举例说:“手术中放置的支架,需要合适的大小和长度才能盖住病变部位,并且需要预测好它对血流的影响。在计算机模拟辅助下,支架的长度误差能从原来最大的10mm减少至2mm之内。”

  坚守脑卒中救治AI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脑内不定时炸弹”,不论是手术治疗还是保守观察,对于动脉瘤的随访监测都是必不可少的。公开资料显示,强联智创通过融合随访前后的影像判断动脉瘤的生长变化。通过配准,智能化程序自动给出两次检查动脉瘤有无形态学变化,及增长参数、增长区域等,为是否需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不久的未来,这套系统将成为医生的随身工具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杨新健教授表示,该系统的诊断评估实力接近天坛医院副主任医师的水平,手术辅助能力接近于主治医生。

  强联智创联合创始人兼CTO杨光明认为,今后四五年内,AI能让医生从重复性的任务中解脱出来,去研究更多的治疗难点。“我们提供的是分析报告而不是诊断报告,其中分析报告主要是用在治疗决策和随访环节。”

  据了解,强联智创已进入全国200+家医疗机构落地应用。截至2022年5月,强联智创共申请91件专利,获得21件发明专利授权。然而,获得NMPA三类证书后,强联智创要面对更大规模的临床应用,对于产品的挑战更加严苛。

  秦岚表示:“在未来的5-10年,我们都会专注于脑卒中这个赛道,因为脑卒中这个领域有五六十个病种,它不只是大家简单了解的脑出血和脑梗这两大类,还细分很多其他病种,而强联智创所有优势资源都在这个领域,我相信我们会一直在这个领域扎实地走下去。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通过科技的力量,让中国人脑卒中发病率从40%下降到30%再到20%,我们坚信科技的力量会让医疗创造更多价值。”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