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电子报 > > 正文

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法治“定心丸”

代表委员建议将民营经济促进法列入立法规划
2024-03-11 05:00:00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叶伟 评论:0

   本报记者  叶伟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表示,亟需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更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从法治层面提振民营企业信心、市场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立法非常必要迫切

  目前,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形成了“56789”的发展格局,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撑起了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障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特别是2023年以来,先后推出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组合拳。比如,2023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印发;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作出了部署。

  “顶层设计的落地需要政策与法律相辅相成,独政策不可致远。”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认为,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加快制定,可以将相关政策制度优势转化为法律保障,利于民营经济持续发展,是把握时代新趋势、回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之举。

  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表示,目前国有企业有《企业国有资产法》,外商投资企业有统一的《外商投资法》,而民营企业至今还没有一部促进和保障的法律。“因此,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加快制定,既是用法治的方式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需要,也是稳定民营经济发展的预期、振奋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监事长、吉林功承律师事务所主任迟日大说,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是十分必要迫切的,可以在法治层面提振企业信心、市场信心。

  聚焦民营企业核心关切

  我国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但也面临着一些发展困难和问题。

  迟日大表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存在着体量小、区位较分散、资金来源少等现状。同时,民营企业普遍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短板。”

  此外,有代表委员表示,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和法治环境有待优化。民营企业家群体仍存在着“思想不稳、信心不稳、预期不稳 ”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代表委员表示,要聚焦民营企业的核心关切,补齐短板弱项,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一致性稳定性,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若想有效增强民营企业的发展韧性,就需要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弥补其先天不足。”迟日大说,要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以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律是最根本的保障。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亟需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制定。”巩富文表示,一方面通过立法构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体系,各种所有制经济将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竞争,享受同等的法律保护,进而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另一方面,通过立法防范不法监管行为的发生,减少政策波动的不利影响,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的稳定。

  能够尽早落地

  2月21日,在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组织召开的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座谈会上,司法部部长贺荣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起草工作已经启动。

  “近期,民营经济促进法起草工作已经启动的消息传来,让我倍感振奋。”徐冠巨表示,期待着这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能够尽早落地。

  徐冠巨建议,将民营经济促进法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将宪法确定的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宪法原则加以细化;把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执法公正司法等民营企业核心关切问题加入法律范畴规定;把规范和引导民营经济和民营资本健康发展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从而形成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平等保护的完整的法律体系。

  “在立法中应重视民营经济促进法与其他相关法律、政策的协调统筹,打好组合拳。”迟日大说,既要着力设计行之有效的扶助措施,同时限制政府过度干预;又要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创新开拓,践行契约精神,真正发挥市场经济生力军作用。

  迟日大表示,在立法过程中应“重点突出”,打好综合提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的组合拳。更为重要的是要确认民营企业的平等法律地位、政治地位与社会地位,促进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共同发展。同时,要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实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责任平等,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法治“定心丸”。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