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电子报 > > 正文

北京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2024-03-25 05:00:00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张伟 评论:0

  本报讯 (记者 张伟)3月19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围绕“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作介绍。发布会上,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表示,近年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从科研成果看,北京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262件,高被引论文1292篇,居全国首位,涌现出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夸父”、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3.0”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从产业转化看,2023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500亿元,每天平均诞生337家科技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数量居全国各城市首位。

  从综合评价看,北京连续8年蝉联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首位,进入全球创新型城市的前列。

  殷勇表示,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继续抢抓机遇,持续发力,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在提升科技攻关能力方面,牢牢把握3个聚焦。聚焦“突破”,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计划,围绕各个相关领域,努力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聚焦“占先”,围绕着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等20多个方向,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聚焦“升级”,围绕高精尖产业30多个细分领域,强化科技创新,不断提升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突出解决4类问题。针对产学研脱节问题,着重建立企业主导的创新联合体,用好“揭榜挂帅”机制,推动产学研更好协同;针对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落实好成果转化条例,切实保障研发人员权益,让其充分享有转化收益;针对科技园区“小散弱”问题,采用 “一园一方案”,优化提升各分园发展质量,采取末位淘汰机制,倒逼各个园区提升运营管理能力;针对科研主体活力不足问题,给予新型研发机构更大自主权,政府不干预日常活动,但要加强第三方的考核评估,对评估结果不佳的,在资金支持等方面逐步“退坡”,实现扶优汰劣。

  在加强人才培养引进方面,统筹兼顾4类人才。对于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要建立快速发现、引进、落地机制,对创新团队实施专项支持保障政策;对于青年科技人才,要用好推出更多的青年北京学者、科技新星等各项支持计划,给予更多长期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鼓励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对于卓越工程师,要深化产教融合的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培养行业急需短缺人才;对于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要加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产业人才队伍。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