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电子报 > > 正文

储能行业新技术加速涌现

2024-04-22 05:00:00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叶伟 评论:0

   本报记者 叶伟

  近日,第十二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北京举行。阳光电源、天合储能、南都电源、亿纬锂业等众多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集中亮相,代表着储能行业最新发展方向,也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认为,储能技术发展将更加多元化和智能化。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长时规模储能技术已成为未来储能技术的创新源点。同时多种储能技术相互融合,将满足不同场景的调节需求,并且储能与AI等新技术融合带来的创新,正在进一步构建储能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大电芯”成行业新趋势

  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随着储能产业快速发展,新型储能技术层出不穷。与会人士表示,大容量、长寿命是储能未来发展趋势,也是提升储能经济性的重要指标。

  展览会上,天合储能新一代柔性储能电池舱Elementa 2真机首次亮相国内。天合光能副总裁、天合储能总裁孙伟介绍说,该电池舱已实现量产并将于今年5月开启交付。

  孙伟表示,该电池舱搭载自研自产314Ah高能量密度电芯,通过电芯、电池包和舱体容量三维升级,实现电池舱的高集成和高密度,能够降低31%的场站占地面积,使得客户的初始投资成本和后期运维成本大大降低。“在314Ah电芯支撑下,储能系统度电成本可降低32%。”

  南都电源重磅发布690Ah超大容量储能专用电池。“该款电池可兼容650Ah至750Ah的容量,拥有20年超长寿命,体积能量密度达380-440Wh/L,循环寿命高达1.5万次,单体能量超过2度电,能量效率超96%。”南都电源副总裁、总工程师相佳媛表示,690Ah超大储能电池将于今年9月在全球量产交付。

  作为锂电行业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在储能领域不断放大招。展会现场,首次线下亮相的宁德时代天恒储能系统备受瞩目。作为全球首款5年零衰减且可大规模量产的储能系统,宁德时代天恒储能系统在标准20尺集装箱内可实现6.25兆瓦时的高能量,单位面积能量密度提升30%,整站占地面积减少20%。

  此外,海辰储能、蜂巢能源、亿纬储能、晶科能源、兴储世纪等储能企业也推出各自大容量储能产品。

  陈海生表示,储能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储能循环寿命和性能不断提升,储能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持续降低,将有利于加快新型储能商业化进程。

  AI赋能储能走向智慧化

  安全问题一直是储能行业的一大难点。近年来,伴随储能产业驶入快车道,安全问题备受业内关注。与会人士表示,热失控主要发生在储能电站的运维环节,主动安全技术能够做到“早预警、早处理”,把事故遏制在萌芽阶段。

  展会上,阳光电源重磅推出了业内首款深度融合电力电子、电化学的电芯预诊断系统iSolarBPS。借助GeneSafe算法集群和AI超算平台,该系统可提前7天主动预警异常,运维提效30%,从电芯到系统实现精细化、智能化健康管理。

  “这相当于为储能系统装配了一台智能‘CT’,让系统‘未病先防’,护航电站安全。”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吴家貌说。

  除了安全问题,在储能产业高度集中、降本增效需求凸显的当下,储能利用效率和经济性也是业内关注的重点。远景储能发布全球首个面向新型能源系统的全新智慧储能系统——EnPower智慧储能。

  远景储能CTO钱振华表示,该系统不仅具备卓越的安全性和性能,还在度电成本方面取得显著优化,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较当前市场主流产品降低了45%。同时,通过独特的“交直一体”结构,有效提升全生命周期的放电量,达到8%以上。

  国能日新发布风光储智慧运营一体化解决方案,聚焦经济性智慧调控,以AI算力赋能储能运营新模式。

  国能日新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每个业务场景下储能应用需求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的智慧运营策略,为提高储能电站整体运营效率和效益提供更科学高效的解决方案,实现不同业务应用下的储能价值最大化,赋能风光储一体化发展。

  储能技术仍需继续突破

  当前,储能成为我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也是我国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

  如何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会人士表示,要围绕储能共性关键技术、储能技术装备及系统集成技术方面进行重点部署,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加速融合。

  陈海生表示,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结合不同应用场景,要在变速抽水蓄能、固态锂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钠电池等长时规模储能和构网型储能技术方面继续取得突破,进一步提升储能经济性,加快新型储能商业化进程。

  “应持续深化‘三电’技术,引领行业创新。也就是研发能量存储更安全高效的电化学技术,打通电池到电网的双向能量通道的电力电子技术,打造电网友好型电站的电网支撑技术。”吴家貌说,同时要注重储能产品的品质保障,从电芯到系统进行全方位严苛测试。这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测试资源,只有真正具备研发创新力的企业,才能将各环节测试耦合好,确保产品品质。

  此外,吴家貌还表示:“要让安装回归工厂,把安全留在现场。通过大量研发、测试资源的投入,在厂内模拟各类不同工况现场环境,保障出厂前完成大部分系统安装调试工作,现场只需接线和基建,到站即并网。”

  “多场景下光储融合或将成为新能源行业转型的破局之道。”孙伟表示,天合储能通过垂直一体化布局,构建包括储能电芯、储能电池舱、储能变流器、户用储能以及综合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的全栈能力,形成了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