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园区 > 园区热点 > > 正文

济宁高新区:以改革创新为引领 打造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2024-04-12 13:05:18
来源:济宁改革  评论:0
  近年来,济宁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山东省、济宁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全力“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认真落实“一把手”抓改革责任,健全完善领导领衔、部门联动、督办问效等机制,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高新区连续5年获全市综合考核一等奖,在全省开发区排名中跃居第3位,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居第65位,稳居“第一梯队”。

  扛牢主体责任

  高点谋划抓改革

  召开深改委会议、党工委会议贯彻落实上级改革部署,研究制定济宁高新区“1477”高质量发展战略。聚焦“又高又新”主责主业,谋划实施了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招大引强等系列攻坚突破计划,区领导、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领衔推进91项重点工作,形成抓改革的浓厚氛围。将改革工作成效纳入全区重点工作通报和目标绩效考核,量化计分、月度通报,实行“三单一书”交办,推动一批改革试点快争取、快落地。

  聚焦重点任务

  系统集成求实效

  对照七大领域31项重点改革任务,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推动取得成效。

  一是产业集群不断壮大。聚焦主导产业发展,编制《济宁高新区制造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加快建设国际高端装备产业城、中韩高端装备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区。落地小松全球智能制造基地、长城新能源工程机械总部基地、山重矿山设备制造基地3个过百亿元项目和纬世特新材料、华付AI人工智能2个过50亿项目,招商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36家,数量全市第一。获批中国(济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核心区、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全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区,入选全省首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获批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二是改革创新赋能发展。积极推进区内企业与国内外120余家院校紧密合作,举办产学研活动59次,签约合作项目47项。与山东大学共建碳材料研究院、稀土研究院,建设全省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新增院士工作站、孵化器、加速器等省级创新平台19家,入选2022年度全省人才住房工作成效明显单位,“四链融合”“青年人才微生态”“智汇青春 悦享高新”青年人才友好型聚集区建设等工作被评为省级试点。

  三是民生保障温暖有力。全省首创工程建设项目城市更新“12345”审批服务模式,企业上市股改登记、企业登记“咨询e点通”等7项工作获批省级“揭榜挂帅”试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获省级督查激励。创新打造“五位一体”“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工作经验获全省推广。完善园区托育、企业嵌入式托育、托幼一体服务,“母婴健康服务标准化”国家级试点通过验收。

  积极探索创新

  试点引领争特色

  开展“一部门一改革、一街道一品牌”改革品牌培育活动,2023年全区新承接省级以上改革试点24项,42项工作受到省级以上通报表扬、发文推广,以“文化+科技”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受到省委改革办督察通报表扬,7项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招商引资、产城融合等方面求新求变,争当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下一步,济宁高新区将持续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压实改革责任、紧扣关键环节,持续打通堵点、破解难题,以改革促发展、开新局。一是在争先进位上再发力。坚持在全国全省找对标、学先进,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努力打造产业集聚、改革创新、对外开放的高能级平台,在全国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中争先进位。二是在典型引领上再发力。将2024年确定为“改革品牌培育年”,聚焦中央、省、市重要改革事项,筛选一批有基础有特色的改革创新工作,实行领导包保、重点推动,打造一批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立得住的改革品牌。三是在改革成效上再发力。善于用改革思维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进一步创新举措、总结提炼,形成一批具有适用性、指导性、可行性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责任编辑:范晓婷)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