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业 > 节能环保 > > 正文

湿地保护法6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22-05-30 09:30:32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马爱平 评论:0

  今年6月1日,湿地保护法将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是我国首次专门针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立法保护,将引领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开启保护工作的新篇章。

  5月27日,在国家林草局第二季度例行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湿地司副司长鲍达明表示,湿地是全球重要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固碳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护我国生态、粮食、水资源、生物安全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强化湿地保护,国家和省级层面累计建立97项湿地相关制度,初步形成了湿地保护政策制度体系,开启全面保护湿地新阶段。“国土三调”首次设立了湿地一级地类,湿地生态功能更加凸显。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初步建立,指定了64处国际重要湿地、29处国家重要湿地,建立了600余处湿地自然保护区、1600余处湿地公园,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0%以上。安排中央资金169亿元,实施湿地保护项目3400多个,新增和修复湿地面积80余万公顷,鸟类损失农作物补偿面积超过100万公顷。实现内地国际重要湿地监测全覆盖,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总体稳定良好,退化湿地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基层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各地开展湿地保护的积极性显著提高。特别是去年12月24日湿地保护法正式公布,并确定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

  鲍达明指出,湿地保护法的出台,是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为全社会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提供了法律遵循;是推进新时代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法律确立了“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建立了覆盖全面、体系协调、功能完备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引领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是健全完善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我国已有森林法、草原法和防沙治沙法等专门法律,湿地保护法的出台,填补了我国生态系统立法空白,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湿地保护法的出台彰显了中国引领全球生态治理大国形象。经过近50年发展历程,《湿地公约》内涵由最初专注水禽栖息地和迁徙水鸟的保护,逐步演变为湿地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经国务院批准,并经公约常委会审议通过,我国成功申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实施好湿地保护法,对于我国全面履行《湿地公约》,参与和引领国际湿地保护,彰显中国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鲍达明表示,湿地保护法是我国首部专门保护湿地的法律,共7章65条,立足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修复,确立了湿地保护管理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法律规定,用法治方式为湿地保护修复工作保驾护航,推动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

  一是全面落实法律规定的各项制度。湿地保护法明确规定了湿地资源调查评价、面积总量管控、分级管理、监测预警、用途管制、科学修复等重要制度。法律实施中要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逐条对照法律规定,严格落实各项法律制度,用法治新动能推动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提升湿地生态功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是建立统筹协调保护机制。湿地保护是系统工程、复杂工程、长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各个层级。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会同自然资源、水利、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推进湿地保护、修复、管理工作。建立湿地保护协作和信息通报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形成保护湿地的合力,确保法律落地见效。

  三是推动各地制定湿地保护具体办法。湿地保护法是湿地保护领域的基础性、统领性的法律,其条款设置和制度设计侧重于对重要湿地的保护、修复,对一般湿地的保护多为原则性规定。国家林草局将推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湿地保护具体办法。同时,针对省级重要湿地、一般湿地的保护,要制定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保护修复措施。

  四是加强监督管理形成高压态势。湿地保护法明确了各方面的权利义务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处罚标准考量了湿地的资源价值和生态价值,处罚标准更加严厉,如擅自占用、破坏国家重要湿地的,处每平方米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一亩地最高处罚可达660多万元。国家林草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执法监管,确定一批典型案件,重拳出击、形成震慑,令破坏湿地者付出沉重代价。

  五是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在湿地保护法的实施过程中,国家林草局还将把普法宣传作为推动法律落地的基础性工作,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加强宣传教育,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理解、拥护、践行这部法律,发挥全社会力量保护、爱护湿地。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