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业 > 新能源 > > 正文

世界地热大会2023年4月在京举行

2022-04-18 15:14:51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操秀英 评论:0

  4月17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WGC)组织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暨WGC2023倒计时一周年活动于16号在京举办。

  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出席并讲话。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WGC2023组委会名誉主任委员马永生出席并致辞。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出席并讲话。中国石化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WGC2023组委会主任委员刘宏斌主持并讲话。国际地热协会(IGA)主席安迪·布莱尔发表视频致辞。

  章建华在讲话中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地热能是储量丰富、分布较广、稳定可靠的新能源,大力推动地热能开发利用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助力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抓手。我国地热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发展正当其时、大有可为。世界地热大会是全球地热资源领域交流最新成果、最新进展的重要平台,当前大会进入倒计时一周年,组委会和各相关单位要按照服务发展、确保重点、规范管理、精彩务实的总体要求,强化督办责任落实和服务保障,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大会圆满举办,全面展示我国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担当。

  马永生在致辞时说,中国石化承办第七届世界地热大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始终秉持绿色、安全、廉洁的办会理念,全力支持组委会工作,将大会办出中国特色、办出世界水平,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地热力量,为全球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国力量。我们将站位全局、尽锐出战,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充分用好服务北京冬奥的成功经验,全力做好各项筹备工作;深化合作、凝聚合力,全力将地热大会办成广大地热人的盛会,激发更多人了解、关注和支持地热产业发展;加快布局、做强产业,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地热产业的磅礴发展态势。作为我国地热产业骨干企业之一,中国石化已在22个县(市)分别建成超百万平方米供暖能力,累计供暖能力超8000万平方米,未来将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地热产业,探索走出一条规模化效益化发展之路,丰富我国地热产业发展实践,向世界同行展示我国地热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光明前景。

  李金发说,在我国地热产业发展即将进入规模效益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举办世界地热大会必将有力推动我国地热能技术交流与进步,促进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全力支持并积极参与大会筹备工作,充分发挥专家资源等优势,助力展示我国地热资源勘探成果,为会议的高质量举办贡献力量。

  刘宏斌代表组委会表示,大会筹办工作已进入全力冲刺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在统筹协调上聚合力,在组织动员上抓实效,在科研创新上提质量,在氛围营造上展形象,努力将大会办成一届技术含量高、参与范围广、中国特色足的盛会,推动我国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

  安迪·布莱尔说,充分利用地热资源供暖与发电,为全球提供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既有利于改善环境,也惠及民众。中国实现地热发展宏伟目标,将对中国和全球产生积极影响。我们诚挚感谢组委会的组织及中国石化的大力支持,相信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必将圆满举办。

  世界地热大会由国际地热协会主办,是全球地热资源领域政、产、学、研各方交流的重要平台。2019年,国家地热能中心依托中国石化,携手中国能源研究地热专业委员会、中国矿业联合会地热开发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等多家机构,代表中国成功申办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等多家机构,代表中国成功申办2023年第七届世界地热大会。

  (图片由中国石化提供)

(责任编辑:韩梦晨)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