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业 > 信息技术 > > 正文

通信感知融合:新一代移动信息网络的发展态势

2024-04-17 10:21:46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金凤 评论:0

  无线通信与感知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何,当前面临哪些挑战,又将有哪些使用场景?4月16日至18日,备受瞩目的2024全球6G技术大会在南京召开。在16日的“无线通感融合”分论坛中,学界和业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无线通感融合技术,谈前景、话未来。

  通感融合尚需提高感知的准确性、精度和效率

  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表示,移动通信将推动构建普惠智能的人类社会,满足智能交通、通感互联、全息交互、元宇宙等6G新场景的需求。通信感知融合,将成为新一代移动信息网络的发展态势。

  “国际电联已将通信与感知融合列为面向6G的主要场景之一。这充分说明通感融合在未来通信领域的重要性和地位,要求其在具备通信能力的同时,提供全域高精度感知能力。”尹浩以智能交通场景举例,无人车和无人机不仅需要强大的通信服务,还要有完善的监控服务系统。这需要建立一张全域全天候的感知系统。单独建立的雷达等感知系统成本高、部署难,而借助移动信息网络优势,让规模部署的基站具备感知功能,就可以实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监测跟踪等功能。

  尹浩也坦言,无线通感融合技术仍需依据场景需求,持续提高感知的准确性、精度和效率,甚至解决随之而来的算力挑战,才能为各行各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

  通感融合尚存多项挑战

  2024年是5G-A商用元年,作为5G-A的重要新增能力和创新方向之一,通感一体化技术备受关注。这项技术通过集成通信基站、卫星通信和定位、无人机等关键基础设施,构建起一个协同的网络系统,为用户提供无缝通信和高精度感知服务。

  在中国移动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晓云看来,实现感知与通信的融合面临两方面的挑战。

  一方面通信与感知源于两套完全不同的技术体系。在有限资源下,通信技术追求更高的承载效率,而感知追求更高的探测精度。两者资源竞争,能力此消彼长,如何实现两者最佳折中是贯穿通感融合系统设计的重要命题。

  另一方面,通感能力、网络效率、网络质量形成了三角冲突。在移动通信领域,任何一项技术的价值最终要靠网络来检验,通信与感知两大技术亦是如此。

  如何破解通感融合设计和三角冲突,实现未来网络的通感一体?王晓云介绍,中国移动提出网络化通感一体技术方案,通过三角均衡的理念,进行全局最优的系统创新。

  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通信和感知网络的支撑,中国信通院副院长、IMT-2030推进组组长王志勤表示,低空通感一体化网络在技术需求、市场需求方面都可以发挥巨大的潜力,但也需要考虑在多基站协作、多频协调以及毫米波应用等方面的挑战。

  通感融合在低空经济等领域发展前景受关注

  展望未来,通感融合技术将展现出哪些“杀手级”应用场景?哪些最先商用落地?

  在中国移动首席专家刘光毅看来,要预测未来场景,首先需要明确管制规则。例如在低空经济场景下,政府的监管措施待明确;未来商业模式中不同玩家的分工也要进一步划分,例如谁来建网络、谁来建平台、谁来管这些数据、谁来用这些数据、谁出资等等。

  “除了低空经济,我们也在关注航道监管、无人机监测等,但哪一个能成为未来大面积应用,还要一步一步看。”刘光毅说。

  vivo通信研究院预研总监姜大洁在论坛中则分享了通感一体化更贴近民生的视角。他认为,智慧交通、重点人群的监测,例如跌倒监测、呼吸心跳频率监测等领域,都将构成通感一体化的生态链。

(责任编辑:韩梦晨)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