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潮品 > 新技术 > > 正文

多团队保障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某新型发射工位首次亮相

2022-03-31 09:43:50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郭希玲 成子龙 科技日报记者 张强 评论:0

  “5、4、3、2、1,点火!”3月29日17时5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搭载发射的浦江二号和天鲲二号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首飞,也是该中心某新型发射工位首次亮相。

  某新型发射工位,采用多种自主可控先进技术算法,解决多种难题,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接到新型发射工位软件开发及装备调试任务后,该中心技术部主任唐立牵头召开专题会议,最终确定了以二室科技人员为主的创新开发团队,他们平均年龄才不到38岁。

团队工作场景

  将近1年的研发周期,该部副主任韩庆华、二室主任相有桓、高级工程师熊万忠带领这群航天科技人员,秉持着对航天事业的深切热爱,舍弃都市生活,来到干燥贫瘠、荒山秃岭、偏远寂寞的晋西北黄土高原腹地,加班加点、集智攻关,夙兴夜寐、废寝忘食,边建设、边调试、边使用、边合练,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加注供气团队:为火箭输送“血液”和“氧气”

  就像飞驰的汽车、翱翔的飞机需要添加汽油、航空煤油一样,火箭发射过程中也需要燃料作“血液”为火箭提供动力。

  受系统工艺、硬件限制等条件制约,研发新系统、探索新方式的重任落到了工程师王菲肩上,她负责某新型发射工位加注系统整体调试及自控软件开发工作。

  彼时,王菲家里有两个孩子,老二才刚刚2岁,母亲刚做手术,正是需要她陪伴的时候。可一接到命令,她顾不上孩子和母亲,毅然奔赴场区,白天在工地现场负责质量管控、调试设备,晚上深入研究控制理论,每天都是在夜幕中离开库房。

  经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新系统圆满完成了任务。

  在此次任务中大显身手的,还有工程师薛甫成,他主要负责某新型发射工位加注系统调试及自动软件设计和开发。

  受疫情影响,现场施工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滞后,但工位建设及调试工作必须在规定时间节点内完成,留给调试组的时间非常有限,且编写软件及现场调试的工作量巨大,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

  接到任务书明确各项要求后,薛甫成便开始抓紧一切时间加班加点争取进度,花费一个月时间便撰写完成软件需求,随后一个半月便完成了全套软件编写。进入现场调试阶段后,他进行了细致检查与测试,进行了完善的调试与考核,期间发现并解决了多项设备故障及技术问题,撰写了各类设计文档、测试文档、汇报材料、调试报告等资料70余份。整整一年,薛甫成几乎放弃了所有休息时间。

  在这个小团队中,还有一名年轻的工程师李鹏,他负责供气系统调试及自动软件设计和开发。

  发射场庞大的供气系统,只有精准供气、万无一失,才能打造一颗好“肺”来控制火箭“呼吸”,为火箭输送“氧气”。

  李鹏和工程师刘轶,凭着一股不服输的拼劲儿,不仅不满足于完成设计要求,还在基于满足原有设计基础上,创新增加了功能设计,使得系统实用性大大加强,最终完美完成任务要求。

  空调配电团队:为火箭搭设恒温可靠环境

  如果把发射场比作人体,那么发射场的空调系统就如同人的“血管”一样分布在发射塔架的各个角落,不仅要为科技工作者提供适宜的温湿度,更重要的是为某新型发射工位以及卫星、火箭等产品提供满足要求的温湿度和洁净度要求。

  发射场地处黄土山脉中,室外风沙大、气候干燥,冬季最低温度零下30摄氏度左右。在这样极端的气候环境下,维持恒定的温湿度和洁净度,对环境保障来讲挑战极大,空调控制精度对于试验任务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

  空调机组调试的场地,工作环境十分艰苦。作为空调组项目负责人,高级工程师李耀凯带领工程师张安理一头扎进工作间。多少个日日夜夜,沉重的脚步记录着他们工作的严谨和沉稳,厚厚的作业指导书和数据记录是他们常伴身边的工作伙伴。

  因为身患疾病,按照医生的建议,李耀凯每一餐都是“半药半饭”的状态,别人吃药是用“粒”做单位,李耀凯吃药的计量单位是“把”。

  那年夏天,在一次有高辐射状况的任务中,其他人在撤离危险环境之后发现,李耀凯依旧在辐射源附近观察机组运行,在试验现场忘我工作,这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在他的带领下,空调组成员在岗位上认真踏实编写程序、调试数据,圆满完成编写调试工作。

  配电系统作为发射场的另一种“血管”,其畅通运行是火箭成功发射的基础和前提。工程师支彬安带领下的调试组主要负责某新型发射工位建筑物内的电力设施设备的调试与检查工作。

  由于冬季严寒,受疫情影响,设备招标、订货、生产周期短等不利因素,工位建设不得不边建设、边调试、边投入使用。由于交叉施工,调试过程中不仅要看护好自己的装备,还要协调空调专业将机房的温湿度环境尽快建立,同时还需做好成品保护,并时刻注意机房的环境卫生,确保机器运行安全。

  整个调试过程克服了不利因素的影响,顺利保障了任务运行。同时,支彬安还带领新同志张增杰、汤国志,积极主动工作,把每一次工作都当成是很好的磨砺机会,两个年轻人在设备安装、调试工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历练。

  非标消防团队:打牢火箭的“腿脚”和“基石”

  巨大的火箭如离弦之箭腾空而起,非标各子系统如火箭的“腿脚”,共同支撑起其庞大的身躯。以黄凯、徐薇、杨文亮3名工程师为主成立的非标消防调试组,主要负责系统的调试和试验。

  一次调试过程中,他们发现接口不能匹配,当时系统已经安装完毕,若要进行改造则需要很大的经济和时间成本。调试小组集智攻关,将已经做好的系统软件进行修改,仅两个日夜便完成更正。

  在工作的每个日日夜夜,他们发现并参与处理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压缩了调试时间,最终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年轻博士黄凯作为负责人,第一次参加新工位的软件开发和调试工作,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带领调试小组在场区苦干了12个月。

  2022年初,黄凯由于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长时间睡眠不足,突患突发性耳聋。为了不影响任务的顺利实施,他带病坚持工作,直到躺到病床上还在惦记着哪个设备还没调试到位……

  工程师杨波负责起重机的安装调试及检测工作。当时某新型发射工位建设整体处于边施工、边调试、边使用、边合练的状态,塔吊不但要负责产品吊装,还要负责其他设施设备安装调试期间的吊装保障,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

  一次,设备调试检测过程中发现了异常情况,杨波迅速牵头技术人员,将控制柜内线缆拆开、分离并逐一进行测试,最终确定了干扰源,并采取措施解决了问题。在工作中,他本着“抓大不放小”的原则,解决各类小问题几十个,提出优化项目十余项,并全部落实到位。

  在这个团队中,经常还会看到一个身影提着公文包在工地、办公室、会议室到处跑。作为该中心的老同志,高级工程师刘汉滨3年前就加入立项联合论证组。此次任务中,刘汉滨负责跟踪调试工作。

  某新型发射工位新技术应用多,刘汉滨通过学习摸索、深入钻研,熟悉设计原理,掌握了设备原理、状态,还与设计单位共同制定设备的操作使用规程,为开展工作奠定了技术基础。

  与四处奔波的刘汉滨不同,负责设备总体和技术安全工作的工程师张建荣却是经常“宅”在办公室。过去的三年,张建荣的工作就好比是以某新型发射工位为中心画了一个圆,从论证勘察、图纸设计,到建设管理、设备调试,再到优化改造,全方位深度参与到工位建设与使用中去,身份在变,初心不变。

  2020年初春,张建荣被选调到新成立的某新型发射工位项目部,主要负责技术协调和工艺设备建设管理工作。面对新的岗位,他认真学习技术要求,浏览各专业设计图纸,涉及十几个专业的图纸塞满了项目部的两个大铁皮柜,一有时间他就扎进图纸中,梳理工艺设计内容。白天在工地上巡视,与施工单位技术人员进行现场交流,晚上查阅图纸,与工业部门、设计单位人员进行沟通协调,提出解决方案。

团队工作场景

  某新型发射工位的成功运行,表明发射场自主可控能力的极大提升,推动国产自主可控的脚步在发射场又迈出新步伐。更难得的是,面对成绩该工位团队成员表现非常低调平和,在任务完成后,稍作修整,又开始新的征程……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责任编辑:韩梦晨)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