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创业 > 创业孵化 > > 正文

“海创中国”行动正式发布!附解读

2022-12-20 16:01:11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罗晓燕 评论:0
  12月20日,以“新时代、新趋势、新作为”为主题的第23届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网络年会在线召开。会上,“海创中国”行动正式发布。

  据介绍,该行动将按照“战略驱动,行业引领;政策牵引,平台支撑;市场主导,金融助力;服务为本、品牌赋能”的组织实施原则,以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为导向,以构建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手段,以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平台载体为支撑,从行业引导和地方实施两个层面,合力推动各地相关政策措施优化完善、载体建设提质升级、创业活动丰富活跃、服务链条延伸健全,营造适应新时代海归人才发展要求的创业生态环境和蓬勃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培育和催生创新企业、产业集群、新兴业态,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海创中国”行动目前得到了多方积极响应,将在北京、上海、苏州、宁波、厦门、青岛、长沙、西安、长春等地率先开展地方行动。

  附:

  “海创中国”行动方案解读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海外留学人才和外国人才智力优势,集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在国家有关部委部门的指导下,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留学人员创业园工作委员会(简称“留创园工委会”)于近日发出《关于开展“海创中国”行动集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通知》及“海创中国”行动方案,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开展“海创中国”行动。以下就行动方案主要内容进行解读。

  一、“海创中国”行动的概念和实施背景是什么?

  “海创中国”行动是专门面向和支持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外国人才来华创新创业的服务行动,采用行业引导、地方实施的组织机制,在国家有关部委部门的指导下,由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留学人员创业园工作委员会(简称“留创园工委会”)联合各地有关单位共同发起实施,旨在推动新时代海归高水平创新、高质量创业,增强区域竞争力创新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行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落实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和留学人员工作方针政策,紧抓当前海外留学人才加速回流机遇,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和地方禀赋优势,凝聚社会共识与合力,以推动新时代海归高水平创新、高质量创业为总目标,以构建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手段,以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平台载体为支撑,集成政策措施和资源要素,强化市场配置与服务引导,弘扬创新创业和留学报国精神,形成环境一流、主体活跃、成果迸发、氛围浓厚的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和外国人才来华创新创业新格局。

  二、“海创中国”行动实施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海创中国”行动的组织实施按照以下原则进行总体规划。

  一是战略驱动,行业引领。以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为导向,紧密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吸引集聚海外留学人才和外国人才,激发释放创新创业活力,培育扶植高新强优企业。结合政府职能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建立更有效的组织实施和服务保障机制,进一步整合开放各类资源,协同支持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和外国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二是政策牵引,平台支撑。更好地发挥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集成和优化支持留学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开辟外国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大保障和落实力度。高水平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孵化载体,高质量打造大赛、活动、对接、辅导、宣传等服务平台,为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和外国人才来华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三是市场主导,金融助力。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循环畅通。发挥多元化金融工具和资本市场的推力作用,健全科技金融和海归创业投融资服务体系,推动优质企业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做大做强。

  四是服务为本,品牌赋能。完善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全链条孵化体系,提供高水平、高价值服务,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运作和资本化途径,有效配置要素资源,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大力宣扬各地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事迹和创业成果,打造富有地方特色、影响辐射全国的“海创中国”服务品牌,进一步营造海归创业文化,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三、开展“海创中国”行动旨在实现哪些目标?

  旨在通过持续开展“海创中国”行动,推动各地相关政策措施优化完善、载体建设提质升级、创业活动丰富活跃、服务链条延伸健全,营造适应新时代海归人才发展要求的创业生态环境和蓬勃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形成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外国人才来华创新创业繁荣局面,培育和催生创新企业、产业集群、新兴业态,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主要目标包括:

  ——形成能满足新时代海归人才发展需求的政策支撑体系。

  ——更高水平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孵化载体和接力体系。

  ——构建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服务体系和创新网络。

  ——打造具有海创特色、品牌影响和价值输出的活动平台。

  ——营造崇尚创新、包容进取的海归创业文化和社会氛围。

  ——集聚一批以海外高层次人才为代表的回国或来华创业者和国际化团队。

  ——产出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

  ——培育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和地方骨干标杆、科技领军等海创企业。

  ——推动一批优质海创企业融资和上市挂牌,做大做强。

  四、“海创中国”行动的组织实施机制是什么?

  “海创中国”行动由留创园工委会和地方有关单位共同发起,发挥双方优势和职能,从行业引导与地方实施两个层面合力推动,在各地开展“海创中国”××行动。地方有关单位按照基本原则和行动目标,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负责组织实施。

  留创园工委会发挥全国性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和管理服务功能,通过评价示范、海创大赛、创业投资、研究宣传等手段,推进园区载体建设,构建海创服务体系,发掘优质人才项目,营造良好生态氛围,为行动的实施提供支持。

  地方组织单位发挥各地资源禀赋优势,通过强化政策引导、载体支撑、资源配置、活动平台、金融服务、宣传示范等手段,面向留学人员回国和外国人才来华创新创业,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引进人才、培育企业、优化生态,推进行动在当地有效开展。

  五、留创园工委会将从哪些方面为行动开展提供支持?

  一是发挥评价管理作用,推进园区载体建设。通过开展“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孵化基地”评价、编制发布孵化基地竞争力报告和标准制定、备案管理、交流培训等行业自律机制,引导各地规范化、高质量、示范性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园,提升园区运营和服务能力,丰富发展内涵,激发内生动力。以共建形式支持各地高校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发挥科技创新资源优势,为海归创新创业提供更优更多的载体支撑。

  二是发挥大赛核心作用,打造赋能活动平台。以中国海归创业大赛为核心,汇聚优势创业资源,共建开放创新平台,持续优化组织办赛机制,提升集聚能力、服务水平和品牌价值,充分发挥承接、输送、扶持、带动作用,发现选拔优质海创项目和人才团队,搭建科技金融与产业合作桥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畅通人才成长“新赛道”,打造企业发展“助推器”。支持各地开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服务和国外智力引进、国际人才交流活动,打造具有特色、富于成效、形成影响的海创活动平台。

  三是发挥资源激活作用,构建海创服务体系。积极与各地政府及有关单位及专业机构、大中企业建立合作,进一步激活各方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创业导师团队、金融投资机构作用,根据各地园区和企业需求,组织“海创中国”导师行、英才行活动,定向开展项目路演、投资对接、产业合作、创业辅导、企业问诊等服务。搭建“海创帮”线上服务平台,建立园区库、项目库、人才库、机构库,构建形成资源富集、链条完整、线上与线下协同、地方与全国联动的“海创中国”服务体系。

  四是发挥纽带窗口作用,营造创业生态氛围。发挥行业协会在政府与行业、企业、市场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开展留学人员创业领域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的调查研究、建言献策,推动国家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完善,为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撑。联合权威专业媒体打造全媒体宣传矩阵,发挥会刊、年鉴、网站、公众号等自有平台的窗口作用,宣扬海归文化和报国精神,带动各地形成更为浓厚的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氛围。

  六、地方将通过哪些举措推进“海创中国”行动开展?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构建人才集聚雁阵格局。推进落实国家有关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和人才计划,从团队引进、平台建设、企业培育、安居服务等方面,集成打包和优化形成与海归发展需求相匹配、与区域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政策支持体系,营造更具吸引力和活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加强与我驻外使领馆、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外代表处、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人员团体的联系,加大政策宣讲和环境对外推介力度,鼓励更多在外人才回国落地。强化针对高端紧缺人才的支持手段,创新方式、简化程序、精准供给,充分释放政策牵引带动效能,构建头雁引领、群雁高飞的“海创人才集聚雁阵”。进一步吸引、集聚、用好国际人才智力,为外国人才来华实施成果转化和科技创业提供服务“绿色通道”,为推进对外开放和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增添动力。

  二是强化载体支撑,打造国际创业平台社区。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等专业化、示范性、引领型孵化载体建设,整合当地资源条件,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孵化服务链条和梯度培育体系。鼓励支持留学人员创业园拓宽发展视野,建立“外国人才创业驿站”,丰富服务内涵,创新运营模式和激励机制,积极参与行业协作和市场竞争,提升品牌生命力。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及孵化服务机构,结合自身优势以多元化途径、市场化机制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园。支持孵化载体与海外孵化机构、中资机构等合作,建立国际技术和人才项目双向通道,探索柔性引进国外高端人才领衔设立离岸孵化器,链接全球资源,打造高水平、开放型创业平台和国际人才创业社区。

  三是强化要素供给,完善科技创业孵化体系。深度对接国内外创新优势资源,加强与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社会服务机构的合作层级,建立多层次、立体化、全流程的创新创业要素供给和孵化服务体系,发挥要素间协同作用,形成市场化、网络化、开放化的服务机制,推动技术、项目与空间、平台顺畅衔接,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面向国家战略急需,聚焦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支持海创企业与高校建立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机制。鼓励孵化载体与科研机构、大型企业联合建立中试研发、技术转移、成果孵化平台,支持骨干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实施核心技术攻关,推行科技创新劵、研发费补贴等激励措施,为海创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条件和助力。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和能够带动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龙头企业,以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四是强化活动平台,打造海创特色服务品牌。鼓励设立中国海归创业大赛分赛区,开放共享创业导师、投资机构等资源,为优秀项目提供政策、空间和配套服务。结合需求开展“海创中国”导师行、英才行等活动,提供相应条件和宣传支持,合力打造“海创中国”服务品牌。鼓励留学人员企业和创业团队参加中国海归创业大赛等国内外创新创业活动,有效利用平台资源扩大成果转化、融资对接、产业合作和市场拓展渠道。以服务为导向大力开展彰显海创特色、富有实际成效的地方赛事和活动,诚信提供和落实奖励支持,形成良好口碑和品牌价值。支持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采用市场化机制举办创业培训、创业论坛、创业社交、项目路演、技术转移等海创服务活动,建立初创辅导、法律咨询、载体空间、成果转化等网上集成服务平台。

  五是强化金融服务,畅通创业多元融资渠道。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海创专项引导基金,吸引有实力的金融机构、企业、投资人等社会、民间资本参与,实行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放大财政杠杆效用。引导银行和社会机构加大对海创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基金投资、“孵化+创投”、投贷结合等多样化股权投资模式发展。支持孵化载体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联合高校院所、领军企业设立内部创业基金,与专业机构、投资机构开展合作建立市场优选机制,分类梯度培育高成长企业。探索完善针对海创科技企业不同需求的个性化金融服务模式,以及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到PE融资的全周期型投资服务机制,着力推动优秀海创企业上市融资和挂牌交易。

  六是强化宣传示范,营造海归创业文化氛围。加大对优秀海创人才和企业的表彰与宣传力度,利用各类媒体渠道,传播创业故事,树立成功典范,形成舆论导向。支持成立海创文化研究机构,总结提炼海创文化理念、规律和价值。通过组建海创企业家俱乐部、海创沙龙、海创社区等形式,分享创业成功经验,丰富海归文化内涵,打造思想活跃、创意迸发、创业领军人物聚集的“海创群落”。营造创新进取、开放包容的城市创业氛围,弘扬创新创业精神,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以产业发展带动留学报国,以创业文化引领社会潮流,形成成果不断涌现、人才纷至沓来的生动局面。

  七、“海创中国”行动的保障机制有哪些?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充分发挥科技部(国家外国专家局)、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致公党中央等国家部门的指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由留创园工委会制定“海创中国”行动总体框架方案,明确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举措。各地有关单位结合当地条件和发展情况,在框架下制定具体行动的实施方案和目标路径,建立领导机制并由留学人员创业园等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明确责任分工,推动各项工作充分落实。双方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搭建联络指导平台,共同保障行动有效开展。

  二是规范引导,促进发展。在北京、上海、苏州、宁波、厦门、青岛、长沙、西安、长春等海归创新创业活跃,具有较好综合承载能力、产业特色优势的地区率先开展行动,建立有效的组织机制和运行模式。留创园工委会按照各地制定的行动实施目标和路径,对当地“海创中国”行动的开展提供常态化支持和指导,对实施情况和成果进行阶段性调研和评价。对组织优秀、成效显著的地方行动纳入示范,给予大力宣传推广。地方有关单位积极配合调研和评价工作,加强沟通交流,学习先进经验,使“海创中国”行动在当地蓬勃发展。

  三是扩大宣传,推广示范。通过多元化媒体渠道和传播形式向海内外留学人员群体宣传“海创中国”行动的意义和举措,推广行动取得的重大成果和海归创业的典型事迹,营造社会氛围,建立品牌形象。加大各地交流合作力度,积极探索“海创中国”行动的有效运作和协同发展机制。结合对各地行动开展评价进行系统性总结,提取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进行推广复制,树立典范并推向全国,形成辐射影响和示范带动。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